2020屆高考語文復習6年高考4年模擬分類匯編詞
昭君怨•詠荷上雨
(宋)楊萬里
午夢扁舟花底,香滿西湖煙水。急雨打篷聲,夢初驚。
卻是池荷跳雨,散了真珠還聚。聚作水銀窩,瀉清波。
(1)這首詞的動詞使用得生動別致,請以“跳”字為例分析說明。
(2)整首詞中,詩人的心理發生了怎樣的變化?請作簡要分析。
答案 (1)“跳”字寫出了雨之急、雨之大;“跳”這個動詞繪聲繪色地把雨打荷葉的情景極為傳神地呈現在讀者的眼前。
(2)上闕詩人夢中泛舟西湖花底,看到的是滿湖煙水,聞到的是陣陣幽香,因而沉醉其中,忽然一陣急雨襲來,敲打船篷,致命名詩人午夢初驚,對急雨驚夢不無遺憾抱怨之情;然而醒來一看,眼前出現的卻是更加美妙的境界,感情由急雨驚夢之遺憾變為詠荷上雨之欣喜,變化自然,水到渠成。
XX年聯考題
1.( 甘肅省張掖市XX年普通高中高三第一次模擬考試) 閱讀下面一首宋詞,回答問題。
御街行 秋日懷舊
范仲淹
紛紛墜葉飄香砌,夜寂靜,寒聲碎。真珠簾卷玉樓空,天淡銀河垂地。年年今夜,月如練,長是人千里。
愁腸已斷無由醉,酒未到,先成淚。殘燈明滅枕頭敧,諳盡孤眠滋味。都來此事,眉間心上,無計相回避。
(1)有人認為“寒聲碎”的“寒”“碎”兩字用得極妙,你同意嗎?請簡述理由。
答:
(2)請從“情”和“景”交融的角度對這首詞作一賞析。
答:
答案 (1)同意。“寒”意為寒冷,“碎”意為破碎。表現寒秋時節,秋葉紛紛墜地的無奈。體現了自己處境孤寒的感受,渲染出寂夜中悲涼寥寞的心情。
(2)這首詞上片描繪秋夜寒寂的景象,下片抒寫孤眠愁思的情懷,由景入情,情景交融。作者從夜靜葉落寫起,因夜之愈靜,故愈覺寒聲之碎。“真珠”五句,極寫遠空皓月澄澈之境。“長是人千里”之語,可見作者久羈之苦。下片即從此生發,步步深婉。酒未到已先成淚,情更凄切。“殘燈”兩句,寫屋內黯淡情景,與前片月光映照,亦倍增傷感。末三句,愁更難堪,情更凄切。
2.(甘肅省XX屆高三一模考試語文試題)閱讀下面一首宋詞,回答問題。
秋波媚
陸 游
七月十六日晚,登高興亭①,望長安南山。
秋到邊城角聲哀,烽火照高臺。悲歌擊筑,憑高酹酒,此興悠哉。
多情誰似南山月,特地暮云開。灞橋②煙柳,曲江③池館,應待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