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屆高考語文復(fù)習(xí)6年高考4年模擬分類匯編詞
夢境,二者虛實(shí)相生,形成鮮明的對比,突出了詞人對親人的思念。
(2)塞馬在曠野上仰天嘶叫,在殘星的余輝下,風(fēng)大雪猛,軍旗獵獵作響。有聲有色地描繪出塞外冬夜天地
清空蒼茫的景象,以健筆寫柔情,烘托出詞人夢醒后內(nèi)心的悲涼寂寥。
10.(天津市河西區(qū)XX屆高三第一次模擬)閱讀下面這首詞,按要求作答。
滿庭芳
秦觀 宋
山抹微云,天連衰草,畫角聲斷譙門。暫停征棹,聊共引離樽。多少蓬萊舊事,空回首,煙靄紛紛。斜陽外,寒鴉萬點(diǎn),流水繞孤村。
銷魂當(dāng)此際,香囊暗解,羅帶輕分。漫贏得青樓,薄幸名存。此去何時見也,襟袖上空惹啼痕。傷情處,高城望斷,燈火已黃昏。
(1)本詩中“山抹微云”中“抹”字歷來為人稱頌,請根據(jù)語境進(jìn)行賞析。
(2)試簡要分析此詞情景交融的寫法。
答案 (1)“抹”字寫出了林外的山痕和山間的云跡,詩中有畫;“抹”字突顯云淡山遠(yuǎn)之貌,與后文“天
粘衰草”一同勾勒出一片暮靄蒼茫的境界,渲染了離別的愁緒。
(2)此詞運(yùn)用了情景交融的寫法,表現(xiàn)男女分別時難分難離的情狀。借助景物渲染凄惻哀怨的離情,如開
篇的:山抹微云,天粘衰草,畫角聲斷譙門”,為全詩籠罩上濃濃的蒼涼的氣氛,詩人又借“斜陽外,寒鴉
萬點(diǎn),流水繞孤村”的景物描寫,通過“移情”表現(xiàn)手法抒發(fā)了悲涼的心境。
11.(浙江省溫州市XX屆高三第一次適用性測試)閱讀下面兩首宋詩,完成問題。
數(shù) 日
[宋]趙師秀
數(shù)日秋風(fēng)欺病夫,盡吹黃葉下庭蕪。
林疏放得遙山出,又被云遮一半無。
野 望
[宋]翁 卷
一天秋色冷晴灣,無數(shù)峰巒遠(yuǎn)近間。
閑上山來看野水,忽于水底見青山。
(1)兩首詩都寫到秋天的景象,但是詩句中流露出的情感有所不同。趙詩流露出一種 的感情,而翁詩則流露出一種 的感情。
(2)趙師秀和翁卷都是當(dāng)時有名的苦吟詩人,兩首詩的末兩句均令人拍案叫絕,請結(jié)合詩句內(nèi)容分別賞析其
妙處。
答案 (1)趙詩流露出一種 懊喪(落寞、悲苦)的感情,而翁詩卻流露出一種閑淡(欣喜)的感情。
(2)趙詩末兩句寫由于樹林稀疏使遠(yuǎn)山呈現(xiàn)出它的雄姿,卻又被云遮去了一半。一“放”一“出”,神采
飛揚(yáng),顯現(xiàn)出淡遠(yuǎn)的畫鏡,山卻“一半無”,不禁讓人懊喪,寫得起伏跌宕。(或者結(jié)合詩句寫出擬人手法
及其好處)(2分)翁詩末兩句寫的是詩人登山為了看水,卻在水里看見了青山的影子;“閑”字(或者抓
住“忽”字賞析)可以想見詩人閑淡疏放的風(fēng)神與“野水”“青山”等清空悠遠(yuǎn)景色正相契合;(或:寫出
了一種審美境界,山掩水,水映山,從山看水,從水看山,從一事物身上看出另一事物的影子,語雖質(zhì)樸,
但理趣盎然)
12.(浙江高考模擬試卷(七))閱讀下面兩首宋詞,然后回答問題。
蝶戀花 蘇軾
花褪殘紅青杏小。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
墻里秋千墻外道。墻外行人,墻里佳人笑。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