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屆高考語文復習6年高考4年模擬分類匯編文學作品類四年聯考題匯編
19.下列有關文章的鑒賞評價不正確的兩項是( )
a.本文作者由對木魚聲的誤會和探究,引出了賣餛飩老人的故事,從而表達了對人生的領悟,構思巧妙到不著痕跡的程度。
b.本文采用了欲揚先抑的手法,作者開始對木魚聲產生了“魔障” 是“抑”,明白了木魚“僅僅是一種勞苦生活的工具”是“揚”。
c.“我仍時常懷念著他和他的餛飩”這句話既表達了作者對賣餛飩老人的崇敬,也使前后文形成自然的照應,使全篇渾然一體。
d.本文通過寫一個小人物的生存狀態和人生境界,充滿了人性美的溫情和馨香,更充滿了生活的哲思和厚重感。
e.文章前面寫自己冬日雨天讀《金剛經》頗有感悟,結尾說“有時讀不讀經都是無關緊要的事”,意在表明現實生活可以改變人的思想。
答案 be
解析 b項使用的是對比手法。e項前面讀經是為了凈化心靈,后面說“有時讀不讀經都是無關緊要的事”,是因為作者從老人那里感受到了人情美、生活美,同樣凈化了心靈。)
六、(XX屆湖南六大名校高三高考模擬仿真聯考(教師版))閱讀下面的文章,完成16~19題。
堅硬的荒原①
【烏拉圭】何塞•恩里克•羅多
①堅硬的荒原,一望無際,灰茫茫的,樸實得連一條皺紋都沒有。凄清,空曠,荒涼,寒冷,籠罩在鉛似的穹隆下。荒原上站著一位高大的老人:瘦骨嶙峋,古銅色的臉,沒有胡須。高大的老人站在那里,宛似一株光禿禿的樹木。他的雙眼像那荒原和天空一樣冷峻;鼻似刀裁,斧頭般堅硬;肌肉像那荒涼的土地一樣粗獷;雙唇不比寶劍的鋒刃更厚。老人身旁站著三個僵硬、消瘦、窮苦的孩子。三個可憐的孩子瑟瑟發抖,老人無動于衷,目空一切,猶如那堅硬荒原的品格。老人手里有一把細小的種子,另一只手,伸著食指,戳著空氣,宛似戳著青銅鑄成的東西。此時此刻,他抓著一個孩子松弛的脖子,把手里的種子給他看,并用下冰雹似的聲音對他說:“刨坑,把它種上。”然后將他那戰栗的身體放下。那孩子撲通一聲,像一袋裝滿卵石的不大不小的口袋落在堅硬的荒原上。
②“爹,”孩子抽泣著,“到處都是光禿禿的,硬邦邦的,我怎么刨呢?”
③“用牙啃。”又是下冰雹似的聲音。他抬起一只腳,放在那孩子軟弱無力的脖子上。可憐的孩子,牙齒咔咔作響,啃著巖石的表面,宛似在石頭上磨刀。如此過了許久,許久,那孩子終于在巖石上開出了一個骷髏大小的坑穴。然后又啃啊,啃啊,帶著微弱的呻吟。可憐的孩子在老人腳下啃著,老人冷若冰霜,紋絲不動,像那堅硬的荒原一樣。
④當坑穴達到需要的深度,老人抬起了腳。誰若是親臨其境,會越發心痛,因為那孩子,依然是孩子,卻已是滿頭白發。老人用腳把他踢到一邊,接著提起第二個孩子,這孩子已顫抖著目睹了全部經過。
⑤“給種子攢土。”老人對他說。“爹,”孩子怯生生地問道,“哪里有土啊?”“風里有,把風里的土攢起來。”老人回答,并用拇指與食指將孩子可憐的下巴掰開,孩子迎著風,用舌頭和喉嚨將風中飄揚的塵土收攏起來,然后,再將那微不足道的粉末吐出。又過了許久,許久,老人冷若冰霜,紋絲不動地站在荒原上。
⑥當坑穴填滿了土,老人撒下種子,將第二個孩子丟在一旁。這孩子像被榨干了果汁的空殼,痛苦使他頭發變白。老人對此不屑一顧,然后又提起最后一個孩子,指著埋好的種子對他說:“澆水。”孩子難過得縮成一團,似乎在問他:“爹,哪里有水啊?”“哭,你眼睛里有。”老人回答,說著扭轉孩子那兩只無力的小手,孩子眼中頓時刷刷落淚,干渴的塵土吸取著,就這樣哭了許久,許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