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屆高考語文復習6年高考4年模擬分類匯編文學作品類四年聯考題匯編
兩天后我們同云浮市的王書記與黃市長座談。兩位為政者年輕、專業、思路清晰,想要將云浮打造成“健康、生態、幸福的宜居城市”。這正合我的心思。云浮這地方,與其像珠三角其他城市那樣發展加工業、制造業,不如發展有文化亮點的旅游業、綠色生態的農業和養殖業,將自身的山水風情、宗教文化以及歷史人文同自然的資源加以提煉,形成周邊城市人們來此放松身心的好所在,讓人沉浸在山水田園里,也沉浸在禪文化同生命智慧的精神家園里。
云浮這個地名我在當地一問,有多種解釋,但不管解釋有多少,總之這地名讓人遐想,讓人產生美感同詩意。真的,這地名有一種少見的美。
(《光明日報》XX年9月18日)
14.文章開篇描寫了云浮什么特點?有什么作用?
答案 描寫了云浮天人合一的自然環境,突出了雨后的綠色與安謐。為下文介紹國恩寺并抒發感受做鋪墊。
15.根據上下文,解釋文中畫線句子的含義。
(1)四下里的空氣,是一種使人滌盡塵世之思的安謐。
(2)自然之景,人文之景,養眼養心。
答案 (1)雨后的空氣中充滿了負離子和植物的香氣,又沒有任何喧囂,仙境般的環境可以使人忘卻塵世
間的一切煩惱。
(2)云浮自然環境的獨特美麗和歷史文化的深厚,可供修身養性。
16.本文在描寫云浮的“地方勝跡”時,在選材和組材上有什么特點?作者為什么這樣處理?
答案 詳寫國恩寺,對其相關歷史、得名、環境等今昔情況進行了較為詳盡的描寫敘述,而對其他“勝跡”,
如“龍潭湖、佛荔園、藏佛坑、六祖故居”等則一筆帶過,這樣寫既節省了筆墨,又突出了重點。
17.本文一再寫到云浮的“安謐”“靜美”,體現了怎樣的情感和追求?結合全文,簡要概括。
答案 體現了對云浮近乎天人合一的人文和自然景觀的由衷贊美,也體現了作者對宜居的自然與精神家園的
向往,也暗示了對當今某些紛亂世相的厭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