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屆高考語文復習6年高考4年模擬分類匯編文學作品類四年聯考題匯編
“以后還能來嗎?”
“只要有咱這塊石頭,就有人來吧,說不定以后還會來比省城老賈更大的人呢。”
“啊,那最好,娃們又要有涼鞋穿了!”
“但愿他們能來。”
“但愿不要是犯了什么錯誤。”
“但愿……”
茶已經喝完,就卷著喇叭紙煙抽起來,黑影里,火光一明一滅的。末了打著哈欠,還在說:
“真是好石頭呢。”
但是,就在這一夜的黎明時分,河灘里響了一聲爆炸聲,人們都驚醒了。早晨起來,才發現是蠻兒一幫年輕人用炸藥把遺璞炸開了,又用鐵釬大錘在黑水汗流地砸著,破著,就把石頭一塊塊抬著到水渠工地上去了。
(有刪節)
12.下列對小說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最不恰當的兩項是 ( )( )
a.雖然是一個偏僻的地方,但因為有一塊傳說是當年女媧補天時遺棄的大石頭,遺璞村成遠近聞名的旅游景點,吸引了不少人前來游玩觀賞。
b.男人們不相信女人說的有關老賈“勞改”一年的話,是因為他們并不認為他們過的苦日子是“勞改”,而且當年老賈并沒有受到村里不公正的對待。
c.遺璞村的人們常以省城老賈為驕傲,是因為老賈當了縣委書記后沒有忘記他們,給了遺璞村人很多的救濟糧、救濟款。
d.婆娘家轉述蠻兒的話后受到男人斥罵,便不再言語了,因為她意識到自己在男人說話時貿然插嘴是不妥的。
e.這篇小說在藝術上以對話見長,通過人物之間的對話,不僅表現了遺璞村人對遺璞的熱愛之情,也細致地揭示了他們的思想觀念與性格特點。
答案 c、d
解析 c主要不是因為有“救濟”,而是他“當官”。d對“婆娘”不再言語的原因分析不準確。
13.小說兩次寫到小孩的涼鞋,各有什么作用?
答案 ① 第一次出現,表達了遺璞村人對省城老賈的感激,省城老賈在在縣里當了書記之后并沒有忘記他
們;②第二次出現,說明遺璞村人的生活仍然沒有發生根本改變,和幾年前一樣,孩子有涼鞋穿仍然是他們
的一種期待。
14.小說最后描寫了蠻兒一幫年輕人炸掉了遺璞,并用它去修水渠。作者在結局上的這種處理是否合理?請結合小說具體內容,談談你的看法和理由。
答案 觀點一:作者在結局上的處理是合理的。①從情節上說,遺璞村人為之自豪的石頭被一群年輕人突然
炸掉,這樣的處理可以產生出人意料的藝術效果;②從主題上說,“沒有用”的遺璞是一種守舊思想與生活
方式的象征,這樣的處理有助于小說思想內蘊的表達;③從時代上說,這樣的處理符合20世紀80年代初期改
革開放的精神,有現實意義。
觀點二:作者在結局上的處理是不合理的。①從情理上說,遺璞村人世世代代視為寶物的東西,被一群年輕
人輕易的炸掉,不合情理,違背了生活的邏輯;②從敘事上看,炸掉遺璞修水渠的必要性并沒有在小說中明
確的餓交代出來,缺乏藝術上的邏輯性;③從現實上講,這種結局也不符合保護文物、合理開發的現代觀念。
三、(湖南省雅禮中學XX屆高三第六次月考)閱讀下面文字,完成16-19題。
我 有
張曉風
那一下午回家,心里好不如意,坐在窗前,禁不住地憐憫起自己來。
窗欞間爬著一溜紫藤,隔著青紗和我對坐著,在微涼的秋風里和我互訴哀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