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屆高考語文復習6年高考4年模擬分類匯編文學作品類四年聯考題匯編
表現了人類奮力抗爭、不甘屈服的偉大精神。③面對黑暗,烏拉圭人民是最偉大的。烏拉圭地處荒原,奴隸
買賣盛行。在生存和自由的抗爭中,烏拉圭人民不屈從于厄運,表現了他們擺脫厄運,駕馭自己的堅強意志
和不屈靈魂。
19. 第⑨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請結合文本加以探究。
答案 前八段作者敘述了一個冷漠無情的老人異乎常情、難以理喻地役使三個僵硬、消瘦、窮苦的孩子去用
牙齒啃穴,用口腔攢土,用眼淚澆灌,而且不準享受,只能繼續播種耕耘的故事,整個情節荒誕不經,讓人
感覺老人是一個暴虐冷酷十惡不赦的反面形象,三個孩子屈服于他的淫威之下。但第⑨段的交代承接上文,
讓我們明白老人就是我們的意志,孩子就是我們的機能,荒原就是我們的生命;我們的意志只有從我們的機
能中獲取無窮的力量,才能去征服世界,開創生命的綠洲,從而使文章的情節、內容發生逆轉,使文章更具
深意,升華了主旨,并使構思在荒誕中透出合理,顯得十分新穎獨特,并且為下文的深入做了鋪墊。
七、(山西省康杰中學高三5月模擬)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題。
功利性讀書
祝勇
①讀書是愛書人自我滿足的一種方法,實在沒有太多值得夸耀的地方。它像呼吸、吃飯一樣自然,所以,真正的讀書人,并不張揚自己讀得多。反過來,炫耀自己讀破萬卷的人,未必是真正的讀書人,商務印書館元老王云五先生僅僅將讀書視為一種好玩的事情。這樣的心態是健康的,讀書就是一樁好玩的事情,一次輕松的自我放逐。無聊才讀書,這話未必是錯。因為正是讀書,驅趕了清寂,使脆冷的心房獲得了一層溫潤的苞衣,月長似歲,閑情難忍,如何是好?友人凸凹便在隨筆中答曰:“就依自家所好,想辦法‘消閑’,可與同道飲黃酒,或串門子道短長,或網開一面與人對弈,或入歌廳卡拉ok……但諸多妙法均有局限,須有物質,須有黨朋,須有這方面的技藝和興味。若首無物質,次無黨朋,又無技藝興味,居家枯坐,便只有向書乞援。不管是什么書,只要讀下去了,凝滯的時光,便如澗底的暗流,兀自流走。”
②至于讀書與人的精神境界究竟有著怎樣的干系,這個不敢說,因為許多大字不識一筐的普通勞動者,內心亦溫暖如秋陽下的田野;而有些肚腸冷于冰雪的大奸大佞,倒是飽讀過詩書的。話雖如此,讀書總還不失為一件好事,好書總是引人向善的罷——但愿如此。但是引人向善也罷,豐富智慧也罷,卻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飯食使我們長大,而使我們長大的,卻很難說是哪一天的飯食。故而,讀書的興味,源于反復摩挲中生出的一股熱情,是一份得到了開發的天性。讀書的佳境,如同愛情一樣,是投契,是相許,是沉浸,是融合,來不得半點強求與逼迫。或許正是出于愛書人共通的生命感受,我和林語堂先生一樣,講求性情,反對功利。12月8日——暫時尚無法搞清是哪一年12月8日——林先生在復旦大學演講,題目是《論讀書》,講得痛快:“今人讀書,或為取資格,得學位,在男為娶美女,在女為嫁賢婿;或為做老爺,踢屁股;或為求爵祿,刮地皮;或為做走狗,擬宣言;或為做塾師,騙小孩……諸如此類,都是借讀書之名,取利祿之實,皆非讀書本旨。亦有人拿父母的錢,上大學,跑百米,拿一塊大銀盾回家,在我是看不起的,因為這似乎亦非讀書本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