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屆高考語文復(fù)習(xí)6年高考4年模擬分類匯編文學(xué)作品類四年聯(lián)考題匯編
離斗獸場不遠,便是羅馬廣場廢墟。這個古羅馬的心臟地區(qū),曾經(jīng)殿堂高聳、神廟林立,如今卻雜草叢生,成了一片斷壁殘垣,華麗的埃米利亞殿堂,只剩下了一堆零亂的石塊;雄偉的馬森齊奧殿堂,只剩下了幾堵厚厚的破墻;高大的蒂奧斯庫雷神廟,只剩下了孤零零的三根石柱;最為氣派的薩圖爾諾農(nóng)神廟,只剩下八根石柱支撐的大門;徜徉在這羅馬廣場的廢墟之中,仿佛就像在古羅馬的歷史中漫步。我們不能親見古老的歷史,但廢墟卻可以告訴你昔日的輝煌。倘若沒有廢墟,人類的歷史就會變得蒼白單調(diào),就會變得殘缺不全。
從羅馬廣場出來,我以為再也看不到什么廢墟了。誰知羅馬城簡直就是一個廢墟的世界。一座座傾塌的城墻,一間間殘破的宮殿,一根根斑駁脫榫的石梁,一個個缺手少臂的雕像,以及一條條被毀壞的不成形的通道隨處可見,或掩映在綠樹叢中,或豎立在草坪之上,或橫亙在街邊路旁,或緊靠著新建筑。尤其使人驚訝的是,絕大多數(shù)廢墟都在羅馬市中心,而且完好地保存在顯眼醒目之處。凝視著這些廢墟,我忽然發(fā)現(xiàn)羅馬充滿著一種殘缺的美,一種古舊的美。沒有廢墟,就無法印證文明的軌跡,殘損和破敗正體現(xiàn)了文明的韌性。
于是,我不由地驚嘆和欽佩起羅馬人來。他們不愧具有遠見卓識的一族。面對羅馬文明的廢墟,他們沒有用推土機去把它們推倒和鏟平,也沒有在廢墟上去恢復(fù)和重現(xiàn)古羅馬的壯麗輝煌,而是獨具匠心地將廢墟原封不動地保存起來。只有尊重廢墟,才能超越廢墟,去創(chuàng)造新的輝煌。正因為廢墟有著永恒的巨大的魅力,羅馬也就成了全世界都向往的地方,每天從四面八方來廢墟游覽的人絡(luò)繹不絕、摩肩接踵。羅馬廢墟,一個千古絕唱,一個不滅的輝煌。 (選自《閱讀與鑒賞》,有改動)
18.第三段中“迷惑不解”的含義是什么?用自己的話概括。(不超過15個字)
答案 作者的想象和現(xiàn)實形成反差。
19.“廢墟有著永恒的巨大的魅力”,從上文看,這“魅力”表現(xiàn)在哪幾方面?
答案 (1)廢墟是歷史的化石。(2)廢墟是文明的見證。(3)尊重廢墟,才能超越廢墟,去創(chuàng)造新的輝煌。
20.文章第三段中提到了中國的阿房宮等內(nèi)容,聯(lián)系全文看,這樣寫的好處和作用是什么?
答案 (1)運用對比手法,慶幸羅馬廢墟的保存,也為中國這一文明古國廢墟的被毀而痛惜。(2)深化主
題,引發(fā)人們對單純追求現(xiàn)代輝煌而隨意破壞廢墟的思考。(3)引起下文,為下文議論羅馬廢墟保存的意義
張本。
21.下列對這篇文章的賞析,正確的兩項是( )
a.本文開篇點題,設(shè)置懸念。“真沒有想過,在羅馬,最吸引人的地方是廢墟”一句,既抒發(fā)了思古之幽情,又有現(xiàn)實的震撼力。
b.第二段中,作者用大量的篇幅把我們帶進想像中繁華的羅馬城,而實際中的羅馬城并非如此,作者的情緒隨之“低落”下來,待看到更多的廢墟后作者的情緒才逐漸愉悅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