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屆高考文言文復習教案
上兩例中,“驚”和“亡”是不及物動詞,但后面帶了賓語,我們就知道它們是使動用法。
不及物動詞用作使動時,后面的賓語有時可以省略。
如:操軍方連船艦,首尾相接,可燒而走[之 ]也。
當翻譯時,省略了的賓語要補上。
⑵古代漢語及物動詞也有用作使動的,但為數不多。
如:①外連衡而斗諸侯。
②追而送之江之滸,飲食之
正由于及物動詞本來就是可以帶賓語的,要識別它是使動用法就困難得多。有的從句子的意思就可以識別,如下例的“飲食之”,我們解釋為“吃喝他”就解釋不通,只能解釋為“讓他吃喝”。《子路從而后》中的“殺雞為黍而食之”的“食”也屬于這種情況。有的從中國的一般禮儀和人物的身份地位可以識別,如開頭舉的兩例:孟子身份地位低,他朝見齊宣王是正常的;而武丁是天子,比諸侯的身份地位高,他去朝見諸侯是不正常的,只能作使動用法解。“陽貨欲見孔子”也屬于這種情況。陽貨是魯國季孫氏的家臣,地位高;孔子是老百姓,地位低,陽貨并不是想要去拜見孔子,而是想讓孔子去拜見他,所以“見”是使動用法。有的則還要熟悉歷史。如“外連衡而斗諸侯”是商鞅的策略:對外采用連橫親秦的策略,不是秦國自己同諸侯斗爭,而是使諸侯相互爭斗,秦國坐收漁人之利。所以“斗”是使動用法。
2.形容詞的使動用法
所謂形容詞的使動用法,就是當形容詞用作使動時,使賓語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這個形容詞的性質或狀態。如:
今媼尊長安君之位。
形容詞作使動用法,這個形容詞首先活用作動詞。形容詞可以活用作一般動詞,也可進一步用作使動。比較兩個例句:
①西人長火器而短技擊。
②以正君臣,以篤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婦。
前一句“長”和“短”都是形容詞活用作一般動詞,分別解釋為“擅長”和“不擅長”。后句“正”、“篤”、“睦”、“和”都是形容詞的使動用法。它們之間一般通過句子的意思就可以區別開。
3.名詞的使動用法
所謂名詞的使動用法,就是當名詞活用為動詞時,使賓語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成為這個名詞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如:
懷王與諸將約曰:“先破秦入咸陽者王之。”“王”,音wàng,“使……為秦王”。
一般地說,動詞的使動用法,表示主語使賓語做什么;形容詞的使用法,表示主語使賓語怎么樣;名詞的使動用法,表示主語使賓語成為什么。(但也有個別例外,
如: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這個“肉”就不表示成為肉,而是表示“使……長肉”。)
四.意動用法
意動用法表示主語認為賓語怎么樣或把賓語當作什么。其動詞與賓語的關系,動詞表示對賓語的認識,可以用“認為賓語怎么樣”或“把賓語當作什么”的語言形式去理解或語譯。
要注意:意動用法僅限于名詞和形容詞,動詞沒有意動用法。
1.形容詞的意動用法
形容詞的意動用法,是主觀上認為賓語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這個形容詞的性質或狀態。如:
以賢勇知,以功為己(賢,以……為賢)
且夫我嘗聞少仲尼之聞而輕伯夷之義者(少,以……為少;輕,以……為輕)
2.名詞的意動用法
名詞的意動用法,是主語把賓語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看作這個名詞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如:
侶魚蝦而友麋鹿(侶,把……當作伴侶;友:把……當作朋友)
不如吾聞而藥之也(藥:把……當作良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