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屆高考文言文復習教案
唯利是圖、唯命是從
原句顛倒過來,應該是“不知句讀”“不解惑”,“圖利”“從命”。這里的“之”“是”用法歸于結構助詞一類。
2.定語后置中的楚辭句式。“楚辭”代表著南方方言,一般用“之”來倒裝,考生掌握較差。其固定格式是:名詞+之+定語:
帶長鋏之陸離兮,冠切云之崔嵬。(《涉江》)
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岳陽樓記》)
孰又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屈原列傳》)
顛倒過來,依次是“陸離(言長)的長鋏”“崔巍(言高)的切云(指帽子)”,“高的廟堂”“遠的江湖”,“潔白的身子”“骯臟的外物”。
3.倒裝的雜糅
有時,一個句子中存在多種倒裝現象,考生辨析不全。如:
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史記•信陵君竊符救趙》)
這是平原君的使節對信陵君的激將話。“安”翻譯為疑問代詞“哪里”,“急人之困”翻譯為“為別人的困難而著急”。句子結構分析如下:
安 在 公子能急人之困也
賓語 謂語 主語
這是一個倒裝的雜糅,是主謂倒裝與賓語前置的結合。從一個句子分為主謂兩部分來看,這個句子首先應該判斷是主謂倒裝,其次,再指出其謂語部分的賓語前置。整個句子翻譯為:公子您能為別人困難所著急(的美德)在哪里呢?遇到倒裝雜糅,要分清結構,抽繭剝絲,層層深入。
第四.關于一些固定句式
常見的固定句式的語法功能主要有一些固定的詞組搭配來體現。這樣的詞組搭配非常多,我們這里選擇一些重要的或易錯的來講解:
1.推測語氣
……得無……
這個詞組表示對某種情況的推測。“得無”也常寫作“得勿”、“得亡”。翻譯為“莫不是”或“該不會”。例如:
日食飲得無衰乎?(《后漢書•龐萌傳》)
翻譯為:每日的飲食莫不是減少了吧?(意思就是可能減少了。)
2.疑問語氣
如……何 奈……何 若……何
這是三個表示相同的疑問語氣,可以翻譯為“把……怎么樣”,“對……怎么辦”,或“怎么對待……”。
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愚公移山》)
翻譯為:把太行、王屋怎么樣呢?
……何(胡)以……
何以是以何的倒裝。意思是用什么、拿什么、憑什么,表示疑問。
國胡以相恤?(《論積貯疏》)
翻譯為:國家拿什么來救濟(災民)呢?
吾王庶幾無疾病與,何以能鼓樂也?(《孟子•莊暴見孟子》)
我們君王大概沒有疾病吧,(不然)憑什么能夠奏樂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