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歌鑒賞——表達技巧
例4:“碧云天,黃花地,西風緊,北雁南飛。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王實甫《長亭送別》[正宮][端正好])【析】前面“碧云天,黃花地,西風緊,北雁南飛。曉來誰染霜林醉?”是染,后面“總是離人淚”是點。
2、曲直
曲與直是詩人表達感情的兩種方式。“曲”是婉曲含蓄,“直”是直率明了。
一般來說,詩人心情平靜時,喜歡含蓄委婉,感情激動時,便直吐為快。在現實生活中,作者的思想感情常常是復雜變化的,因而在作品中總是兼用曲與直兩種手法來表情達意,力求做到曲直互補,妙合其心。
例1: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描寫令人神往的仙境世界,明寫了對仙境的向往,暗寫了對現實的強烈不滿,屬于“曲”的手法;到詩的結尾處卻大呼“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這就是“直”,一曲一直間將詩人率真可愛的個性表現得淋漓盡致。
例2:白居易《琵琶行》:雖然也曲直兼用,但沒有了李白的率真,而是以曲為主;他寫琵琶女的身世遭遇,直接表明的是對下層歌妓和勞苦百姓的同情,曲折表達的卻是受挫后,對現實的深刻認識和對世態炎涼的強烈不滿。說自己的遭際屬于“直”吧,可他還是表達得那么“曲”,不講原委,只訴同感。曲折與直率的運用,與詩人的心境有關,確實耐人尋味。
3、隱顯
“隱”與“顯”,也是詩人表達感情的兩種方式。“隱顯”與“曲直”非常相似,常常將兩者聯系在一起說,因為曲就是隱,直就是顯。
詩人在表達深藏內心而不便明言的思想感情時,往往隱約其辭,采用隱諱曲折的方式;其他的一般都表達得較直接明白。
例1:“洞房昨夜停紅燭,待曉堂前拜舅姑。妝罷低聲問夫婿,畫眉深淺入時無?”(朱慶馀《近試上張水部》)【析】明明是想說自己考前心里沒底,又充滿成功的期待,盼望張籍的幫助,卻又隱諱曲折地虛擬新婦的口氣問新郎:“畫眉深淺入時無?”可謂隱諱而妙極。
例2:蘇軾《江城子》(十年生死兩茫茫):【析】在明顯地抒發哀悼亡妻之情的同時,也隱約地抒發了“塵滿面,鬢如霜”的政治失意之情,可說是隱得深沉。
4、移情
移情就是將人的情感轉移到事物身上,使外物與人同喜同悲。“以我觀物,使物皆著我之色彩。”
例1:《揚州慢》:有“廢池喬木猶厭言兵”之句。【析】喬木尚且厭惡戰爭,何況揚州百姓呢?
例2: “多情卻以總無情,唯覺樽前笑不成。蠟燭有心還惜別,替人垂淚到天明。”(杜牧《贈別》二首(其二))【析】詩人沒有說怎樣惜別,卻把這種感情轉移到蠟燭身上,蠟燭無情,尚且替人垂淚,何況人乎?
二、描寫方式(正面描寫與側面描寫)
在詩歌鑒賞時考描寫,主要是從正面描寫與側面描寫的角度來命題。
(一)基本概念:
1、對描寫對象進行正面的直接的描寫是正面描寫。
例1:“一樹春風千萬枝,嫩于黃金軟于絲。永豐西角荒園里,盡日無人屬阿誰?”(白居易《楊柳枝詞》)【析】此詩第一、二句運用正面描寫的手法,描寫了春天柳樹的嬌美形態。
2、描寫對象周圍的事物,使對象更鮮明、突出的描寫是側面描寫。
例2:“大漠風塵日色昏,紅旗半卷出轅門。前軍夜戰洮河北,已報生擒吐谷渾。”(王昌齡《從軍行》)【析】此詩第二句側面描寫戰況,一方面是風勢很大,卷起紅旗便于急行軍,另一方面是高度戒備,不事張揚,把戰事的緊張狀態突現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