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歌鑒賞——表達技巧
(2)借景抒情的基本形式:
在表現手法上,情景交融的五種形式,即一是觸景生情,二是以景結情,三是緣情布景,四是寓情于景,五是景略情在。
①觸景生情(景→情):
作者心中雖有某種情感,但卻是隱含的,不顯露的,而由于受到當前情景的觸動而使之得以激發,引發作者將其表達出來。此類詩一般先寫景后抒情。
例1:“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杜甫的《登高》) 【析】前四句寫登高見聞,常年飄泊、老病孤愁的詩人仰望茫無邊際、蕭蕭而下的木葉,俯視奔流不息、滾滾而來的江水,觸景生情,抒寫了韶光易逝、壯志難酬的感愴。頸聯詩人目睹蒼涼恢廓的秋景,不由想到自己淪落他鄉、年老多病的處境,生出無限悲愁之緒;詩人的羈旅愁與孤獨感,就像落葉和江水一樣,推排不盡,驅趕不絕,情與景交融相洽。在這里,客觀景物引發了創作主體一系列相關的感情,這諸種感情交織融會為一種復雜但合情合理的心境,最終與景物融為“登山則情滿于山,觀海則意溢于海”的意境。
例2:“千里黃云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高適的《別董大》)【析】詩的頭兩句寫景,寫天氣的驟變:“千里黃云”,北風狂舞,大雪紛紛,象征董大處境的惡劣。后兩句是詩人安慰董大的話,意思是說不要為前途發愁,天下認識您的人多得很呢!安慰之語看似平常,其實表達了詩人與董大的深厚情誼。
②以景結情(情→景):
在詩詞的收尾處以飽含深情的寫景句子收束全詩。這類詩詞的情先脫穎而出,爾后再以景襯情。此情是由景所觸,只是為了突出激情,在表述上打破了常規順序,先情后景,含蓄、委婉、蘊藉。
例1:“漠漠輕寒上小樓,曉陰無賴似窮秋。淡煙流水畫屏幽。 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寶簾閑掛小銀鉤。”(秦觀《浣溪沙》)【析】這是一首寫早春晨景的詞,“漠漠輕寒”是作者的感受,渲染了樓上孤寂的氣氛。接著句句寫景,最后一句,寫飛花似夢,細雨如愁,作者巧用反比,以情喻景,借景寫情,此時詩境之中,情景渾然玉成,臻至一個情景高度統一的意境整體。
③緣情布景:
乃是因情選景,以情染景,景由情出,情傍景生,情景交融,水乳難分。景物一旦著上了詩人不同的感情色彩,也就意象化了,情中出景,景中寓情。
例1:“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白居易《憶江南》)【析】寫江南春色,首句“江南好”,以一個既淺顯又圓活的“好”字,攝盡江南春色的種種佳處,其中也盡寓作者的贊頌之意與向往之情。次句點明江南風景之“好”,并非得之傳聞,而是作者做杭州牧時的親身體驗與親身感受。然后便緣情布景,以三、四兩句對江南之“好”進行形象化的演繹,江南水鄉,春日融融、水綠如藍、江花勝火。
例2:“踏閣攀林恨不同,楚云滄海思無窮。數家砧杵秋山下,一郡荊榛寒雨中。”(韋應物《登樓寄王卿》)【析】詩歌開門見山,將離愁別恨和盤托出,此為情;三、四句便承一、二句而來,砧杵、秋山、荊榛、寒雨,緣情布景,是對“恨不同”與“思無窮”的形象展示,以凄清的筆調渲染了一幅煙雨茫茫的圖畫。抒情寫景相映成趣、相得益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