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歌鑒賞——表達技巧
例1:“燕草如碧絲,秦桑低綠枝。當君懷歸日,是妾斷腸時。春風不相識,何事入羅幃?”(李白《春思》)【析】這是一首較為著名的描寫男女情長的詩,寫出了在秦地的思婦內心的獨白。詩人語義雙關,用抒自然之春天,理喻男女之間的愛慕之情;又以“絲”(思)、“枝”(知)諧音,連接異地男女之間的思念情懷。
例2:“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唱歌聲。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劉禹錫竹枝詞)【析】“晴”與“情”同音,是雙關隱語。這是作者用民歌體寫的戀歌,雙關隱語是民歌中常用的手法。從前兩句詩意看,大概女方在楊柳飄拂、波平浪靜的江邊行船,聽到岸上愛戀她的青年在對她唱歌言情,但情傳的含蓄,“倒是無晴勝有情”。
四、借代
(一)定義:借用相關的事物來代替所要表達的事物。
(二)類別:借代可用部分代表全體,具體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本體。
(三)作用:借代的運用使語言簡練、含蓄。
例1:“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李清照《如夢令》)【析】詩中用“綠”和“紅”兩種顏色分別代替葉和花,寫葉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例2:“終歲不聞絲竹聲”。 (白居易《琵琶行》) 【析】 詩中以“絲竹”代音樂。
例3:“門前冷落鞍馬稀”(白居易《琵琶行》) 【析】 詩中的“鞍馬”代“客人”。
例4:“何以解憂,惟有杜康。”(曹操,《短歌行》) 【析】 詩中以“杜康”代酒。
例5: “折戟沉砂鐵未消,自將磨洗認前朝。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杜牧《赤壁》) 【析】 文中的“東風”指的是赤壁“火攻”的事;“二喬”指的是大喬、小喬。大喬是東吳之主孫權之兄孫策的妻子,小喬是東吳主帥周瑜的妻子,此二人的命運代表了東吳國家的命運。文中的“鎖二喬”指的是大喬、小喬被曹操虜去,意味著東吳的敗亡。以“鎖二喬”借代東吳的敗亡,既顯得委婉,又顯得深沉,同時又能給人聯想與思考。
例6: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杜甫《自京赴奉先詠懷五百字》)【析】“朱門”指代居住在驪山宮的顯貴之家,反襯宮門之外的凄慘景況。
例7:“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廣陵》)【析】 “帆”,原指掛在船桅上利用風力使船前進的布篷,這里詩人以“帆”代指整個船。
例8:“檣櫓灰飛煙滅。”(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 【析】 “檣”是船上的桅桿,櫓是比槳長大的劃船工具,安在船尾或船旁。這里用檣櫓代戰船。
例9:“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析】 “金戈”指金屬制的戈,“鐵馬”指配有鐵甲的戰馬。這里“金戈鐵馬”用來代指精銳部隊。=
五、夸張
(一)定義:對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擴大或縮小的描述。
(二)作用:有更突出、更鮮明地表達事物的作用。
例1:“白發三千丈,緣愁似個長。”(李白《秋浦歌》)【析】愁生白發,詩人用夸張的手法寫白發竟有“三千丈”那么長,可見愁思的深重。
【典型例題】
例題1:閱讀下面一首唐詩,回答后面的賞析題。
江南春絕句 杜牧
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