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Q正傳》教案
提示:給讀者揭示一個十分悲觀的現象:社會仍是如此黑暗,國民仍是如此愚昧,中國,何時才能得救?
二. 板書小結本章內容:
大團圓
快意與恐慌
糊涂被捕
細畫押
豪邁喪命
至死不悟,愚昧麻木透頂
社會黑暗依舊
民眾麻木依舊
三. 人物形象概括分析:
1. 阿q的十大性格特征:
質樸愚昧又圓滑無賴;率真任性又正統衛道;自尊自大又自輕自賤;爭強好勝又忍辱屈從;狹隘保守又盲目趨時;排斥異端又向往革命;憎惡權勢又趨炎附勢;蠻橫霸道又懦弱悲怯;敏感禁忌又麻木健忘;不滿現狀又安于現狀。
(說說這些性格的表現所在)
2. 學生概括趙太爺父子、錢洋鬼子的性格特征。
略。
四. 本文的三大藝術特色。
1. 喜劇的外套,悲劇的內核。
2. 采用白描手法。
3. 雜文式的筆法。
(具體見教師用書)
五. 討論:現代阿q和精神勝利法的發揚光大。
讓學生去發現我們周圍的“阿q們”,檢討我們生活精神勝利法的翻版現象。
六. 以“阿q讀高中”為題,寫一篇阿q新傳,批評我們學生身上的精神勝利法。
七. 教學后記:
《阿q正傳》教案6
《阿q正傳》是一篇膾炙人口的小說,它深刻揭露了封建地主階級對農民經濟上的殘酷剝削,政治上的沉重壓迫,思想上的嚴重毒害。“為了引起療救的注意”,作者在這篇小說中生動地刻畫了阿q這個“沉默的國民的靈魂”。這篇小說無論遣詞造句,還是立意謀篇,都獨具匠心。由于內容博大精深,又受教學時數的限制,為此,我采取了兩條措施:一、教學環節的設計,努力做到主干突出脈絡清楚,以便以簡馭繁、有條不紊;二、采用啟發式教學,由淺入深地引導學生思考。
分三個課時進行。
第一課時
目的:理出線索,分清層次,了解阿q的思想發展過程。
(一)設疑讀書。提出如下要求,讓學生誦讀或默讀課文:1、哪些句子是寫阿q對革命的認識的?2、哪些是寫阿q對革命的態度的?3、哪些是寫阿q的“革命行動”的?4、哪些是寫假洋鬼子不準阿q革命的?以上四點均把它劃出來。與此同時,要求學生按自己的習慣來解決課文中的生字和生詞,既可以邊讀邊查字典,也可以讀完課文之后集中解決。
(二)啟發誘導。在上一個環節的基礎上,請學生回答如下問題:1、在阿q的心目中,革命黨是什么樣子,阿q革命的目的是什么,他要革誰的命?2、“革命”這個字眼剛一闖入阿q心目中時,阿q對它持什么態度,后來有什么變化,發生這種變化的原因是什么?3、阿q付諸實行的“革命行動”是什么?4、假洋鬼子不準阿q革命,阿q又如何對待?(這四個問題,因課文中有現成答案,可由一位同學連續回答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