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中語文一輪復習精品教案:文藝學論文
(1)藝術是意造空中樓閣來慰情遣興。詩人在做詩時的心理活動到底像什么樣,我們最好拿一個藝術作品做實例。比如王昌齡的《長信怨》:“奉帚平明金殿開,暫將團扇共徘徊。玉顏不及寒鴉色,猶帶昭陽日影來。”
(2)王昌齡不曾留下記載,告訴我們他做詩時的心理歷程。但是我們用心理學的幫助來從文字上分析,也可以想象大概。他做這首詩時必定使用了想象。
(3)想象就是在心里喚起意象。想象有再現的,有創造的。一般的想象大半是再現的。藝術作品不能不用再現的想象。比如這首詩里“車帚”、 “金殿”、 “玉顏 ”、“寒鴉”、“日影”、“團扇”、 “徘徊”等等,在獨立時都只是再現的想象,詩做出來總須旁人能讀懂,懂得這是能夠喚起以往的經驗來印證,用以往的經驗來印證新經驗大半憑借再現的想象。
(4)但是只有再現的想象決不能創造藝術。藝術既是創造的,就要用創造的想象。創造的想象也并非無中生有,它仍用已有的意象,不過把它們加以新配合。王昌齡的《長信怨》精彩全在后兩句,這后兩句就是用創造的想象做成的。個個人都見過“寒鴉”和“日影”,卻從來沒有人想到詩的主人班婕妤的“怨”可以見于帶昭陽日影的寒鴉。但是這話一經王昌齡說出,我們就覺得它實在是至情至理。從這個實例來看,創造的定義就是:平常的舊材料之不平常的新綜合。
(5)王昌齡的題目是《長信怨》。“怨”,是一個抽象的字,他的詩卻畫出一個如在目前的具體的情境,不言怨而怨自見。藝術不同于哲學,它最忌諱抽象。
(6)從理智方面看,創造的想象可以分析為兩種心理作用:一是分想作用,一是聯想作用。
(7)“分想作用”就是某一個意象和與它相關的許多意象分開而單提出來,詩的分想作用是選擇的基礎。有分想作用而后有選擇,只是選擇有時就已經是創造。
(8)不過創造大半是舊意象的新綜合,綜合大半借“聯想作用”。聯想是知覺和想象的基礎。藝術不能離開知覺和想象,就不能離開聯想。我們曾經把聯想分為“接近”和“類似”兩類。比如這首詩里所用的“團扇”這個意象,在班婕妤自己第一次用它時,是起于類似聯想,因為她見到自己色衰失寵類似秋天的棄扇;在王昌齡用它時則起于接近聯想,因為他讀過班婕妤的《怨歌行》,提起班婕妤就因經驗接近而想象到團扇的典故。不過他自然也可以想到她和團扇的類似。
(9)因為類似聯想的結果,物固然可以變成人,人也可以變成物,物變成人通常叫做“擬人”。《長信怨》的“寒鴉”是實例,鴉是否能寒,我們不能直接感覺到,我們覺得它寒,便是設身處地地想。不但如此,寒鴉在這里是班婕妤所羨慕而又妒忌的受恩承寵者,它也許是隱喻趙飛燕。
(10)人變成物通常叫做“托物”,班婕妤好自比“團扇”,就是托物的實例。“托物”者大半不愿直言心事,故婉轉以隱語出之。
(選自朱光潛《談美》,有刪改)
6.下列對文中“想象”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