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中語文一輪復習精品教案:文藝學論文
這樣編排課文的目的,如朱光潛先生所說:“要養成純正的文學趣味,我們最好從讀詩入手。能欣賞詩,自然能欣賞小說、戲劇及其他種類文學。”(引自《談讀詩與趣味的培養》)這四篇課文的作者,聞一多和林庚是詩人兼學者,他們能體察詩歌藝術的精微之處;朱光潛和錢鐘書是大學者,他們旁征博引,深入淺出,是大手筆寫的小文章。這四篇課文即使不見得都是經典,也值得學生認真學習,對提高欣賞文學作品的能力肯定大有益處。
三、 高考備考
所謂“社科文”,是指研究各種社會現象的科學文章,包括經濟學、教育學、歷史學、文化學、語言學、文藝學、美學等學科的文章,它是有別于自然科學類文章和文學作品的。
社科文考查的重點有四點:
1.理解文中重要詞語的含義。
2.理解文中重要的句子。
3.辨別、篩選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4.根據文章內容進行推斷和想象。
社科文解題思路與方法
社科文一般以議論文的面目出現,以議論為主要表達方式,以闡述觀點、說明道理、分析事實、辯駁舊說、介紹新見等為主要內容。因此,閱讀此類文章,要有三種意識,即整體意識,結構意識和方法意識。
整體意識,就是首先要通讀全文,把握全文的中心意思,即作者的觀點、立場、態度等。如《茶馬古道》一文,論述的中心是“茶馬古道”的興衰及其在我國歷史上的重要作用,把握了這個中心,也就掌握了解題的一把鑰匙。
結構意識,就是閱讀時要有結構解析的意識,即在閱讀時要善于抓段意,理清結構層次,在讀后形成對全文脈絡的清晰把握。如《茶馬古道》共六段,層進式結構,第一段寫“茶馬互市”在唐代就有記載。第二、三段寫宋代漢藏兩族都重視茶馬互市。第四、五段寫唐宋至清,茶馬互市的變化。最后一段寫茶馬古道的歷史作用不容低估。明白了各段段意和結構思路,做題時準確率就很高。
方法意識,對于小閱讀的社科文來說,方法意識就是解題的技巧和方法,掌握幾種技巧和方法,往往會提高解題效率。下面介紹幾種常用的方法。
一、是排除干擾法。排除法在客觀性閱讀中是十分有效的,也是一種最普遍最重要的解題方法。命題者往往會不動聲色地提供一些輔助條件,將錯誤選項難度降低,采用或無中生有,或答非所問,或曲解原文,或偷梁換柱等干擾手段,使錯誤項有破綻可尋,這樣對錯誤的排除成了我們一步步接近正確答案的階梯,“錯誤是成功的向導”也就是這個意思。
二、是瞻前顧后法。此法也叫聯系上下文法。有的選項如果僅在某個答題區間判斷正誤,比較拿不準,就將答題區間擴大,在較大范圍內前后一對照,答案就出來了。
三、是成分分析法。有的選肢,只要對它進行句子成分分析,壓縮一下句子再與原文相關處比較對照,答案也就明白了。
四、是關鍵詞語分析法。
解答社科文客觀性閱讀題通常按以下五個步驟進行:
一、是通讀全文,整體感知。用兩三分鐘把全文通讀一遍,初步了解文章主要說了什么事,什么新發現;觀點是什么;大致有幾層意思。對文章獲得整體印象。
二、是細讀題目,明確指向。再用兩三分鐘閱讀四道題十六個選肢,弄清題干的發問指向,是有關什么的選擇;弄清選擇肢的信息內容,結合對文章的大致印象,形成初步判斷。
三、是文題對應,確定區域。根據題目要求,找準相應的信息篩選區域,在原文中圈點勾畫,理清文章的結構思路,把握主次信息的區別和聯系,為篩選信息,最終確定答案做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