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中語文一輪復習精品教案:文藝學論文
答案:情感和美感。
5.聯系上下文,填入第⑨段空格處恰當的一項是(2分)
a.因為 b.何況 c.可見 d.雖然
解析:這里的破折號所起的作用是解釋說明,目的是讓自己的說理更嚴謹。作者在這里使用了一個概念——游戲筆墨,但又不是使用其常見義,所以需要加以解釋。意思是說,雖然我知道“它常常指作文的態度”,但是,我還是可以從“游戲筆墨”這個詞語中看到筆墨藝術中“一種游戲的取向”,所以,選用“雖然”。是倒裝的轉折關系復句,倒裝的目的是強調——筆墨藝術中有“一種游戲的取向”。
本題的解答除了關注內容外及語句之間的關系外,還要熟悉標點符號的作用。
答案:d
6.從全文看,筆墨的“超越”可以歸納為哪些要點? (4分)
解析:從全文看,該段文字談筆墨的“超越”主要是在后半部分,即第⑤段至結尾。這一部分又可以分為三層,即⑤~⑥、⑦~⑧、⑨。根據語句之間的送迎際會,可以圈定三個中心句:“筆墨超越了物質的限制,而成為中國人精神世界的外化”;“筆墨的訓練轉化為道德人格的修煉”;“筆墨的藝術成為精神逍遙、心靈棲居的園地”。解題方法是從結構入手,把握層次,篩選信息,歸納要點。
答案:筆墨超越了物質的限制,而成為中國人精神世界的外化。筆墨的訓練轉化為道德人格的修煉。筆墨的藝術成為精神逍遙、心靈棲居的園地。
3. (•廣東高考)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小題。
不可無“我”
錢谷融
①藝術活動,不管是創作也好,欣賞也好,總離不開一個“我”。在藝術活動中,要是抽掉了“我”,抽去了個人 的思想感情,就不成為一種藝術活動,也就不會有感染人、影響人的藝術效果了。
②當然,離不開“我”,并不是只有“我”。“我”是時時處在“非我”的包圍影響中的“我”。所謂“非我”,就 是“我”以外的一切人以及包圍著“我”的客觀現實。
③文學藝術總應該是生活現實的反映,而不能只是作者的自我表現。但文學藝術的反映,不同于其他形式的反映 ,它必須是具體的,形象的反映。不使自己化為張三李四,不感受體驗著張三李四的思想感情,就寫不出張三李 四來;不使自己融入客觀現實之中,不呼吸著客觀現實的氣息,不感受著客觀現實的脈搏,就寫不出生動的客觀 現實來,所以,創作者首先必須要有一個“我”化為“非我”的過程。
④另一方面,文藝作品之所以要寫出張三李四等任務來,要反映客觀現實,不是無所謂的,不是為張三李四而寫 張三李四,為反映客觀現實而反映客觀現實;他是有目的的,她是為感染人、打動人兒寫張三李四,為影響現實 改造現實而反映現實的。所以,藝術家又不能使自己完全化為張三李四,完全沒入客觀現實之中,而一旦仍要不 失“我”之所以為“我”,要能在對張三李四的描寫中,在對客觀現實的反映中,表現出“我”的鮮明的是非愛 憎之感來。所謂要在“非我”之中表現“我”,無非就是要在作品中滲入作者自己的思想感情。而這,我認為正 是創作的主要之點。創作者正是為了要表現他對周圍人物、對客觀現實的態度,表現他對社會的歌頌或抗爭,才 來進行創作的。所以,在創作活動中,決不可無“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