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來主義》 教案
教學過程
一、檢查作業。(略)
二、進一步理解文章內容,全面地把握中心思想。
通過上一節課,大家都明確了魯迅先生的《拿來主義》一文主要是針對如何對待文化遺產問題批判了錯誤態度,闡述了正確主張。現在請大家讀下面幾個句子,聯系本文寫作背景想想句子中加黑部分的意思,說說它們是否只是談文化遺產問題。(出示投影片)
1.自從給槍炮打破了大門之后,又碰了一串釘子,到現在,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義”了。
2.這種獎賞,不要誤解為“拋來”的東西,……可以稱之為“送來”,我在這里不想舉出實例。
3.我在這里也并不想對于“送去”再說什么,否則太不“摩登”了。
學生思考、議論,教師指名回答。
學生通過第一節課很容易理解第2句是在揭露國民黨反動政府的賣國行徑。第1句只要看下文“別的且不說”,“單是學藝的東西”就可以明白“什么都是”主要指“學藝”之外的情況,聯系寫作背景,不難理解這是在憤怒痛斥國民黨反動政府的賣國行徑。第3句較難理解,作者用“摩登”一詞揭示出當時“送去主義”的盛行。如此盛行,自然不止于“學藝”方面的事情。選用“摩登”一詞能啟發讀者廣泛聯系當時的社會現實,起到了揭露國民黨反動政府賣國行徑的作用。
提問:由此看來,本文的中心思想不只是談對待文化遺產問題這一個方面,請同學們在筆記本上歸納本文中心。要求內容完整,語言通順。(如能寫在投影膠片上更利于交流。)
教師指名回答。最后要明確本文中心包含四個要點:①批判國民黨反動政府的賣國政策,②批判對待文化遺產的錯誤態度,③闡明對文化遺產的正確主張,④指出正確對待文化遺產的必要性。
三、學習本文的論證藝術。
(一)盡管本文中心思想應當包含四個要點,但最核心的問題還是闡明對待文化遺產批判繼承的正確態度。全文包含著深刻的馬克思主義原理,但并沒有枯燥地講述理論,全文寫得輕松活潑,很有趣味。作者究竟用了什么方法取得了這樣的效果呢?
請同學們閱讀第8、9兩段,想想作者在這里用了什么方法。
啟發。如果將第9段內容改寫為“拿來主義對文化遺產的態度是占有、挑選。對其中的精華要全部吸收。對那些精華、糟粕互見的,要區別對待的部分,應批判地繼承。文化遺產中的有害的舊形式應當廢除,只保留很小一部分作為反面有害的教材,文化遺產中腐朽的東西則要徹底拋棄”,和原文相比表達效果有什么不同?(改寫的這段話可用投影展現,以利于學生比較。)
學生不難發現第8、9兩段使用了比喻論證的方法。教師明確:比喻論證就是用比喻來說明道理。(板書)這種方法是用人們容易理解的、比較淺顯的事物或道理來證明不容易理解的、深奧的事物或道理。運用這種方法能把道理講得通俗形象。使人容易接受,增強作品的藝術性和感染力。
(二)請同學們閱讀第3段,想想這段是否運用了比喻論證的方法。
學生議論。老師明確:這里用尼采與“送去主義”者作比,尼采與“送去主義”者是具有相同思想意識的人,屬于同一類事物。用同類事物進行比較從而闡明觀點的方法叫類比論證的方法。(板書)它與比喻論證有明顯的區別:類比論證是同類事物作比較,比喻論證是用不同類的、只是有相似點的事物打比方。二者的區別一定要弄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