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來主義》 教案
(生讀書)
生6:老師,有一處我不太明白。說到我們被送來的東西嚇怕了的時候,舉了英國的鴉片、德國的廢槍炮、法國的香粉等等,這里面除了美國的電影屬于文化外,其他的都不是,這樣舉例是不是有問題呢?
師:很好的問題,敢于挑戰大師,需要勇氣,更需要思想。
生12:“還有幾位大師們捧著幾張古畫和新畫”,是不是病句?
師:是不規范的句子。
生16:說大宅子為什么要說“做了女婿換來的”?課下注解說,這里是諷刺做了富家女婿而炫耀于人的邵洵美之流,不太理解。
師:這種寫法被人稱作“掛角一將”的寫法,這是魯迅雜文的一個特點,其是優是劣,大家可以去評價。魯迅與邵洵美之間的論爭文學史上早有定論,但課下關于邵洵美的注解明顯是不公正不實事求是的。關于這個問題,我曾寫過一篇文章,會印發給大家的;有一本書《魯迅和他罵過的人》,有時間大家找來可以讀一讀。魯迅的文章不是完美無瑕,有不足,也有爭論,我們讀魯迅,要把他做為一個人去讀;讀他的文章,要按文章閱讀規律去讀。這樣,才會發現一個真實的魯迅,才會讀出文章的滋味,進而享受閱讀的快樂。
《拿來主義》教案12
今天我說課的篇目是《拿來主義》(板書:課題、作者),完成本課教學需要2課時,我今天說的是第一課時,下面我將從教材分析、教法、學法、教學手段、教學過程、板書設計幾個方面來對本課進行說明。
<教材分析>
教材地位和作用:
《拿來主義》是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教材第二冊第二單元的第一篇講讀課文,屬于議論文。大綱對高中階段在議論文方面就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的要求如下:學生能閱讀較復雜的議論文,在理清層次把握中心論點的基礎上,能分析論證方法,注意文章的邏輯性;在寫作方面能寫一般的議論文,論點明確,論據較充分,且能運用常見的論證方法,有一定的邏輯性和說服力。
此文選自于《魯迅全集》第六卷,是魯迅先生就如何繼承文化遺產的問題所撰寫的一篇雜文。魯迅的雜文具有“嬉笑怒罵皆成文章”、“犀利幽默”的語言特點,并且善于運用因果論證、比喻論證等多種論證方法。學習本文不僅可以從整體上初步感知議論文的寫作特點,而且可以學習魯迅雜文的語言特點以及議論文的多種論證方法。
(根據大綱及教參的要求,結合本文的特點,我確立教學目標如下)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了解作者及文章寫作背景。
能力目標:體會雜文語言犀利幽默的特點;學習并掌握比喻論證的寫作手法。
德育目標:領會“拿來主義”的真正含義,學會用“拿來主義”的態度正確對待文化遺產。
(為完成以上教學目標,在教學過程中需要解決以下重難點)
教學重點:
理清思路;學習掌握比喻論證的論證方法。
教學難點:
學習并掌握比喻論證的寫作手法。
(重難點的設置是依據“因材施教“的教學思想。根據大綱要求并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以及本文特點。剛升入高中的一年級學生,對議論文的把握程度還只停留在運用引證和例證這兩種最基本的論證方法來闡明一個道理的水平上,而其它的論證方法如較常見的因果論證和比喻論證的方法還未掌握,并且他們的邏輯思維能力尚在進一步形成中。如何突破重點、難點,有效完成本課的教學任務呢?我決定采取以下教學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