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語文總復習講座 文言文閱讀•理解并翻譯文中的句子
2.注重復習課本
有人誤認為高考語文試卷不考課本,因此在復習中把課本扔在一邊。這種看法和做法顯然是不恰當的。近三年所考文言實詞“拔”、“附”、“乘”、“北”、“反間”、“南面”、“鼓噪”、“擾亂”、“竟死”、“將兵”、“曲折”、“結發”、“諷”、“哂”、“遇”、“務”等幾乎全是課本上學過的;近三年所考文言虛詞“以”、“于”、“既”、“無”、“為”、“焉”、“因”等,全是課本上學過的;試題涉及到的文言句式也都是課本上學過的。更何況有的試題還直接引課本中的文句與閱讀材料中的文句配對成題呢?
曾經多次參加高考命題的章熊先生在談及文言文復習時,曾經建議考生在高考前認真讀幾篇典范的文言文,如《廉頗藺相如列傳》、《鴻門宴》等,他認為這些文章里,有著典型的全面的文言實詞、虛詞、句式和用法的范例,可用于對文言文的全面、綜合復習,這對積累語言材料,建立文言語感,提高閱讀和解題能力有事半功倍之效。章熊先生的這一番話,可以說是說得相當精辟的,我們應該遵從。
我還要建議同學們在復習階段認真閱讀過去列入課本,現在移至讀本的古文,如《荊軻刺秦王》等;認真閱讀過去置于讀本現在移入課本的古文,如《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
3.適當練習課外語段
這里所說“適當”一是從量上說的,我們固然要做課外的語段閱讀練習,沒有一定的練習量是不行的,但并非多多益善,主要的應是從自己的實際情況出發,強調練習的效果。二是從質上說的,應該有所選擇,而不要盲目地做練習。我們認為質量最高的是近三年的高考和春季考試的古文閱讀題。如果有可能可以做近五年的高考試題。因為這樣的試題選文規范,試題規范。在練習中還可以找到命題的規律,解題的竅門。
三、典型題分析
閱讀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1—16題。
裴矩字弘大,河東聞喜人,襁褓而孤,為伯父讓之所鞠。及長,博學,早知名。隋文帝為定州總管,召補記室,甚親敬之。文帝即位,累遷吏部侍郎。大業初,西域諸番款①張掖塞與中國互市,煬帝遣矩監其事。矩乃訪西域風俗及山川險易、君長姓族、物產服章,入朝奏之。帝大悅,每日引至御座,顧問西方之事。帝幸東都,矩以蠻夷朝貢者多,諷帝大征四方奇技,作魚龍曼延、角角 氐 ② 于洛邑,以夸諸戎狄,終月而罷 。又令三市店肆皆設帷帳,盛酒食,遣掌番率蠻夷與人留易,所至處悉令邀延就座,醉飽而散。夷人有識者,咸私哂其矯飾焉。帝稱矩至誠,曰:“裴矩大識朕意,凡所陳奏,皆朕之成算,朕未發頃,矩輒以聞。自非奉國用心,孰能若是?”矩后從幸江都。及義兵入關,帝問矩方略,矩曰:“太原有變,京畿不靜,遙為處分,恐失事機。唯鑾輿早還,方可平定。”矩見天下將亂,恐為身禍,每遇人盡禮,雖至胥吏,皆得其歡心。是時,帝既昏侈逾甚,矩無所諫諍,但悅媚取容而已。太宗初即位,務止奸吏,或聞諸曹案典,多有受賂者,乃遣人以財物試之。有司門令史受饋絹一世,太宗怒,將殺之,矩進諫曰:“此人受賂,誠合重誅。但陛下以物試之,即行極法,所謂陷人以罪,恐非導德齊禮之義。”太宗納其言,因召百僚謂曰:“裴矩遂能廷折,不肯面從。每事如此,天下何憂不治!”貞觀元年卒,贈絳州刺史,謚曰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