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語文總復習講座 文言文閱讀•理解并翻譯文中的句子
答:
(四)閱讀下面一首詞,完成8~9題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
辛棄疾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橋忽見。
8.這首詞描繪了一個怎樣的意境和氛圍?
答:
9.“路轉溪橋忽見”,“忽見”的是什么?是溪橋嗎?并就此簡要談一談詩歌在用語上的特點。
答:
四、參考答案提示
1.內容:救物濟世;真:敢于說真話的正直之士
2.封建社會中失意潦倒而又清高悲憤的知識分子
3.前三句描繪了春晚寂靜、昏暗、風雨凄迷的景象。它是為詞中的主角“杜鵑”的出場所做的鋪墊。(或:景語皆情語,為后文表達詞人飄零身世和凄涼心境作鋪墊)
4.襯托(或:烘云托月),好處是以“靜”突出杜鵑悲切的叫聲。
5.表達了詞人歲月蹉跎、英雄老卻、事業無成的無限感慨和悲嘆。
6.貧困孤苦“猶”“尚”
7.揭示出統治者的賦斂剝削無處不到,表達了對人民的同情,對統治者的不滿,深化了主題。
8.這首詞記詩人一次夜晚在鄉村行路中所見到的景象及所感受到的情趣,創造了一種既熱鬧歡快又清悠宜人的境界。
9. “忽見”的是“舊時茅店”。“舊時茅店”在“忽見”之前,更顯夜行人的驚喜之情。詩歌用語有一定的跳躍性,為了情感表達、音節韻律等的需要,常運用顛倒詞序等方式,以達到獨特的效果。
高三語文總復習講座
專題28 古代詩歌鑒賞•鑒賞作品的表達技巧
一、 表達技巧簡介
古代詩歌的表達技巧多種多樣,難以窮盡。概括起來說,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類:
1.運用表達方式的技巧
在現代作品中,基本的表達方式有敘述、描寫、說明、議論、抒情等。在古代詩歌中主要有描寫、抒情兩類。
描寫,有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之別。在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中,“天姥連天向天橫,勢拔五岳掩赤城”這兩句主要是運用正面描寫,表現其高峻奇偉之勢;“天臺一萬八千丈,對此欲倒東南傾”,則是用側面描寫烘托天姥山的高峻奇偉。換個角度,有實寫、虛寫之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