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語文總復習講座 文言文閱讀•理解并翻譯文中的句子
(2)怨年年歲歲頻繁調動,怨時時刻刻練兵備戰,怨氣候酷寒,怨景色單調。
析:首聯,金河、玉關皆為邊陲前線,馬策與刀環是軍中征戰生活的典型表現,由此可見本詩是首邊塞詩,寫征人戍邊生活之苦:年復一年,東西奔波,往來邊城;日復一日,躍馬橫刀,征戰不休。此聯中,“歲歲”“朝朝”相對,“金河”“玉關”“馬策”“刀環”并舉,又加以“復”字、“與”字,給人以單調困苦,不盡無窮之感,怨情自然透出。如果說此聯主要從那“歲歲”“朝朝”的無休無止的時間中感到怨苦之無時不在,那么下聯就是從所見的景象中感到怨苦的無處不有了。“青冢”是王昭君的墳墓,是僻遠荒涼之地(傳說塞外草白,惟獨昭君墓上草色發青,故稱青冢),時屆暮春“三春”,在苦寒的塞外卻唯見白雪落向青冢;滔滔黃河,繞過沉沉黑山,復又奔騰向前(不可坐實理解,相隔甚遠)。兩句之景皆征人常見之景,常履之地,從中看出征戍之地的寒苦與荒涼,也可以感受到征人轉戰跋涉之苦。故,詩人從時間與空間兩方面落筆,讓“歲歲”“朝朝”的戎馬生涯以及“三春白雪”與“黃河”“黑山”的自然景象現身說法,從而使得全詩不著一怨字,卻處處彌慢著怨情。
五、課后專項訓練
1.閱讀下面一首詩,完成(1)—(2)題。
次北固山下
王灣
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鄉書何由達?歸雁洛陽邊。
(1)從這首詩看,詩人處在怎樣的境況之中?這首詩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答:
(2)前人評價“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這兩句詩是“形容景物,妙絕千古”。你認為它“妙”在何處?
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