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語文總復習講座 文言文閱讀•理解并翻譯文中的句子
抒情有直接抒情和間接抒情兩種。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是直接抒情;杜甫“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也是直接抒情;李清照“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也算是直接抒情。而姜夔《揚州慢》“二十四橋仍在,波心蕩,冷月無聲”,卻是間接抒情,它同柳永的“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一樣,都是借景抒情。
2.運用表現手法的技巧
古代詩歌的表現手法,主要有比興手法,如《孔雀東南飛》的“孔雀東南飛,五里一徘徊”;象征手法,如李白《行路難》“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有對比、烘托、反襯、托物言志、擬人化等等,不一而足。
例1: 絕句二首(其二)
杜甫
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過,何日是歸年。
這首詩抒發了羈旅異鄉的感慨。詩的前兩句寫景,簡直是一幅令人目迷神馳的風景畫。你看:漫江碧波蕩漾,顯露出白翎的水鳥,掠翅江面,好一派怡人的風光!滿山青翠欲滴,遍布的朵朵鮮花紅艷無比,簡直就像一團團燃燒著的旺火,多么燦爛。以江碧襯鳥翎的白,碧與白相映生輝;以山青襯光的紅艷,青與紅相互斗麗。一個“逾”字,將水鳥借江水的碧色襯托而逾顯其白;一個“欲”字,則以擬人化賦花朵以動態,使之搖曳而多姿。看來詩人是運用了多種技巧來描寫這幅令人賞心悅目的風景畫。然而詩人的旨意不在此,而在后面兩句:“今春看又過,何日是歸年?”“今春”之景不可謂不美,但“看又過”包含著時光流逝,歸期遙遙,遠春景非但引不起游玩的興致,反而勾起了漂泊的感傷。這樣看來全詩更主要的技巧是以樂景襯哀情,極寫春景之美,更能襯出歸心的殷切和鄉思之深。
3.謀篇布局的技巧
古代詩歌,尤其是近體的律詩絕句,篇幅雖然短小,但十分講究謀篇布局。上一講引到的王維《觀獵》,首聯起得突兀,“風勁角弓鳴”大有先聲奪人之勢;頷聯寫發現獵物,奮力追擊的情形,生動而又逼真;頸聯寫獵罷歸營,不著痕跡地表現了將軍策馬疾馳的風姿;末聯以“回看”一語寫將躊躇滿志的神情,以與首聯對比照應,頗令人回味。清人評論這首詩時說道:“章法、字法、句法俱臻絕頂”這絕非過譽。懂得古代詩歌謀篇布局的技巧,也是詩歌鑒賞必備的條件。
二、鑒賞表達技巧的目標
鑒賞詩歌的表達技巧,不在于辨識作品運用了哪些技巧,而在于分析、評述作者運用這些表達技巧所產生的表達作用、表達效果。
例2 望江南
李煜
多少恨,昨夜夢魂中。還是舊時游上苑,車如流水馬如龍,花月正春風。
這是南唐李后主亡國入宋以后寫的一首詞。這首詞通篇不對當時的處境作正面描寫,而是寫夢境,寫夢中游上苑的熱鬧景象和“花月正春風”的美好景色。為什么這樣寫?是用夢境來反襯現實。夢境寫得越是繁華熱鬧,夢醒后的悲哀越顯濃重,對昔日繁華的眷戀越深,便越顯得今日處境的凄涼,“恨”的含意便表達得越充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