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語文總復(fù)習講座 文言文閱讀•理解并翻譯文中的句子
3.依據(jù)相關(guān)文字的思路
有的詞語在文中的跨度大,僅僅依靠當句或前后句所述的內(nèi)容還不能準確判斷其意思,這就要靠對相關(guān)文字的思路作分析來解決。
例2:這種獎賞,不要誤解為“拋來”的東西,這是“拋給”的,說得冠冕些,可以稱之為“送來”……
…………
但我們被“送來”的東西嚇怕了。先有英國的鴉片,德國的廢槍炮,后有法國的香粉,美國的電影,日本的印著“完全國貨”的各種小東西……(魯迅《拿來主義》)
文中“拋給”是什么意思呢?魯迅說“拋給”不同于“拋來”,但可稱為“送來”。這“送僵”是什么意思呢?跳過一段才說“送來”的具體內(nèi)容。根據(jù)“送來”的東西可知,“拋給”就是列強對我國的經(jīng)濟侵略和文化滲透。如果不作這樣的分析,“拋給”的語境義是說不清楚的。
三、理解重要詞語應(yīng)注意的問題
理解重要詞語最應(yīng)注意的問題是脫離語境,望文生意。這里換一個角度說三點:
1.注意相同詞語的不同指向
有些詞語的本來意義是明確甚至是單一的,但是作者在運用的過程中往往賦予不同的含義,這就需要辨別。譬如1997年高考全國卷所選郁達夫《<中國新文學大系•散文二集>導(dǎo)言》首段共用了五個“內(nèi)容”,要求辨別其中的三個“內(nèi)容”所指是否相同,這就不能僅看詞面而妄斷,需要運用上面所介紹的方法加以辨別。
2.注意不同詞語的相同指向
有一些詞語的詞典意義毫不相干。但是作者為了追求語言的變化,有時會給不同詞語以相同的含義。譬如“轄制”和“影響”的詞典義是不同的,但在契訶夫《裝在套子里的人》中,卻有了一致的意義。都是表示“管束“的意思。像這樣的語言現(xiàn)象不能不分外留心。
3.注意非詞語題所涉及的詞語
文章中的有些詞語,命題并不是放在詞語解釋題中考的,而是其他試題涉及的,這也應(yīng)該注意。譬如XX年所選《銅奔馬正名》第17題要求辨別“不屬于作者為銅奔馬正名的原因的一項”,原文運用“未愜人意”、“更屬不妥”,而選項改為“不能令人滿意”、“更遜一籌”。有一些考生卻不能認定其對錯而誤判。又如XX年第10題是一個“推斷題”,不少考生看不出“臺風將遠離日本”與原文“昔日繞道而行的臺風將頻頻襲擊日本”之間的差異而誤判。
四、典型試題分析
(一) 門
開門和關(guān)門是人生中含意最深的動作。在一扇扇門內(nèi),隱藏著何等樣的奧秘!
沒有人知道,當他打開一扇 門時,有什么在等待著他,即使那是最熟悉的屋子。時鐘滴答響著,天已傍晚,爐火正旺,也可能隱藏著令人驚訝的事情。也許是修管子的工人就在你外出之時已經(jīng)來過,把漏水的龍頭修好了。也許是女廚的憂郁癥突然發(fā)作,向你要求得到保障。聰明的人總是懷著謙遜和容忍的精神來打開他的前門。
門有各種各樣。有旅館、商店和公共建筑的轉(zhuǎn)門,它們是喧鬧的現(xiàn)代生活方式的象征。還有古怪的吱吱作響的小門,它們依然在變相的酒吧間外面晃動,只有從肩膀到膝蓋那樣高低。更有活板門、滑門、雙層門、后臺門、監(jiān)獄門、玻璃門……然而一扇門的象征和奧秘在于它那隱秘的性質(zhì)。玻璃門根本不是門,而是一扇窗戶。門的意義就是把隱藏在它內(nèi)部的事物加以掩蓋,給心兒造成懸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