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語文總復習講座 文言文閱讀•理解并翻譯文中的句子
如果我們在讀詩時,既能體會全詩語言的風格特色,又能評析積極修辭手法,評析詩人煉字煉句的作用,那么,對詩歌語言的鑒賞就會比較到位、比較深刻。
二、典型試題分析
1.閱讀下面一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
過香積寺
王 維
不知香積寺,數里入云峰。
古木無人徑,深山何處鐘。
泉聲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禪制毒龍。
[注]安禪,佛家語,指閉目靜坐,不生雜念,毒龍,指世俗欲念。
古人評詩時常用“詩眼”的說法。所謂“詩眼”往往是指一句詩中最精練傳神的一個字。你認為這首詩第三聯兩句中的“詩眼”分別是哪個字?為什么?請結合全詩簡要賞析。
這是XX年高考全國卷第17題,答案為:“詩眼”分別是“咽”、“冷”。山中的巖泉由于巖石的阻攔,發出低吟,仿佛嗚咽之聲。照在青松上的日色,由于山林幽暗,似乎顯得陰冷。“咽”、“冷”兩字繪聲繪色、精練傳神地顯示出山中幽靜孤寂的景象(意境)。
王維的這首五言律詩,標題中的“過”是訪問、探望之意。詩人因“不知”香積寺便入茫茫山林中去尋找,行了數里便來到云霧繚繞的山中。中間四句寫深山密林中的目見和耳聞。古樹參天的叢林中杳無人跡,忽然從遠處飄來隱隱的鐘聲,使這寂靜的山林更顯得安謐。五六兩句仍然表現山林幽靜冷寂。“泉聲咽危石”,山間危石聳立,流泉自然不能輕快地流淌,只能在巖石間艱難穿行,仿佛發出嗚咽之聲。這“咽”寫得極為準確而傳神,更襯托出山林的幽靜。“日色冷青松”,詩人用“冷”來形容日色,也極為傳神。山林幽暗,夕陽余暉抹在幽深的松林上,給人的感覺就是一個“冷”。這一“冷”字也反映出詩人內心的孤寂。根據這樣的分析,不難歸納出本題的答案。
2.閱讀下面這首宋詞,然后回答問題。(6分)
木 蘭 花 宋祁
東城漸覺風光好,縠皺[注]波紋迎客棹。綠楊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
浮生長恨歡娛少,肯愛千金輕一笑。為君持酒勸斜陽,且向花間留殘照。
〖注〗
這首詞的上半闕是如何描寫春色的?試對此進行分析。對詞中“紅杏枝頭春意鬧” 的“鬧”字,你認為寫得好不好,為什么?
這是XX年高考全國卷第16題,答案為:春天美景富有層次感:首先看到了東風乍起,春波綠水,波面生紋,如細皺紗縠;然后是楊柳初醒.嫩黃淺碧,遙望一片輕煙薄霧;再望去杏花怒放,如噴火蒸霞。春的風光正是這樣一層層展開,故用了“漸覺”一語。
作者用一“鬧”字,不僅使人覺得杏花綻放得熱烈,甚至還使人聯想到花叢中蜂蝶飛舞,春鳥和鳴,杷一派春意盎然、生氣蓬勃的景色表現得淋漓盡致。
三、課后專項訓練
(一)賞析下面一首唐詩,完成1~2兩題。
自 敘
杜荀鶴
酒甕琴書伴病身,熟諳時事樂于貧。
寧為宇宙閑吟客,怕作乾坤竊祿人。
詩旨未能忘救物,世情奈值不容真。
平生肺腑無言處,白發吾唐一逸人。
1.詩中“閑吟客”,“吟”的內容是 ;“不容真”,“真”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