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語言知識和語言表達(教師)
b.望見 難以 徜徉
c.望見 困難 徜徉
d.看見 困難 徘徊
〔解析〕“淡淡的白煙”,說明距離的遠,是在遠處看到,當為“望見”。“難以”和“困難”都有不容易完成的意思,但考慮到與“下筆”的搭配,當選“難以”,而且“困難下筆”組合也顯得別扭。“徘徊”因有心事而來回走動,而“徜徉”卻能表現輕松自在的意思,結合語境應選后者。
〔答案〕b 1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橫線處的詞語,恰當的一組是 ①浩浩一部長城史,兩千多年的征戰、殺伐,在無情的歲月 中如曇花一現,白駒過隙。 ②7月13日,當國際奧委會主席薩馬蘭奇用平穩的語調宣布北京成為XX年奧運會主辦城市后, 在莫斯科世界貿易中心的中國人眼睛濕潤了。 ③只要他生理上有必變必蛻的 ,心理上還有必變必蛻的覺悟,那么,把那不可逃避的艱難苦痛經過了,前途便別是一個世界。 a.流逝 聚集 機能 b.流失 聚積 機能 c.流逝 聚集 技能 d.流失 聚積 技能 〔解析〕“流失”多聯系具體事物,而“流逝”多聯系抽象事物,結合語境“無情的歲月”當選“流逝”。“聚集”指集合、湊在一起,“聚積”指一點一點的湊集或積聚,前者多用于之人,突出結果,后者常指物,突出過程,由上下文推斷,選“聚集”。“機能”與身體生理有關,而“技能”指的是本領,句中有“生理”一詞,當選“機能”與之照應。 〔答案〕a 15、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橫線處的詞語,恰當的一組是 ①9月28日,中國的跳水“夢之隊”以行云流水般的完美表現 了當天跳水的所有金牌。 ②從經濟實力、基礎設施、要素聚集能力、國際化程度等的發展趨勢看,上海、北京最具 成為未來的世界級城市。 ③檢察官新款式制服的 ,標志著中國公訴機關從此告別大檐帽。 a.包羅 潛力 起用 b.囊括 潛質 起用 c.囊括 潛力 啟用 d.包羅 潛質 啟用 〔解析〕“包羅”“囊括”都有包括的意思,此處當用“囊括”,強調“全部”,又符合習慣性用法。“潛力”是潛在的力量,而“潛質”是潛在的素質,多指人,這里用“潛力”為好。“起用”指提拔使用新人,或重新任用已退職或者免職的人,用于指人;“啟用”即開始使用,多用于指物,扣住語境,當選用“啟用”。 〔答案〕c 16、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橫線處的詞語,恰當的一組是 ①在總統選舉投票現場外, 著各大新聞媒體的上百名記者。這些記者都在等待接受“緝查犬”的檢查,以探明是否攜帶武器。 ②如果沒有豐富的生活積累和深厚的藝術功底,沒有較高的語言文學修養,是很難寫出高 的作品來的。 ③曹操四言詩的雄渾,陶淵明田園詩的恬淡,自然受人稱譽;而張旭草書的奇偉飛動,顏真卿楷書的厚重雄偉,也同樣令人 。 a.聚集 品位 贊揚 b.云集 品位 贊嘆 c.云集 品味 贊嘆 d.聚集 品味 贊揚 〔解析〕本題考查語境中準確選用詞語的能力。所選的三組詞語都很常見,也經常被用錯,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云集”“聚集”都可表人多,但“云集”比喻許多人從四面八方聚集在一起,扣住“各大新聞媒體的上百名記者”這一語境。“品位”能指文學藝術作品所達到的水平,而“品味”指物質的品質和風味,顯然不合。“贊揚”既有“稱贊”的意思又有“表揚”的意思,而對于古代的文學藝術作品,可以“贊嘆”但無法“表揚”,而且語境中的“稱譽”也是“稱贊”的意思,從前后照應的角度來說,也只能選擇“贊嘆”而不是“贊揚”。 〔答案〕:b 17.次填入下列各句橫線處的詞語,恰當的一組是 ①雖然他盡了最大的努力,還是沒能 住對方凌厲的攻勢,痛失獎杯。 ②能源短缺,加上惡劣的自然條件,極大地 著這個小鎮經濟的發展。 ③那些見利忘義、損人利己的人,不僅為正人君子所 ,還可能滑向犯罪的深淵。 a.遏制 限制 不恥 b.遏止 制約 不恥 c.遏制 制約 不齒 d.遏止 限制 不齒 [解析]四個選項歸納起來要求辨別和理解三組近義詞。“遏制”是制止和控制的意思,“遏止”是用力阻止的意思。“限制”是指規定范圍內不得超越,而“制約”是指一事物的存在和發展是以另一事物的存在和發展為條件。“不恥”即不以為羞恥,常用褒義,如不恥下問,“不齒”意為不愿意提到,表示鄙視。 [答案]c 備課資料匯編 隨著字音、標點符號等考點的淡化,本考點在近幾年高考試題中都有1~2道題,分值3~6分,增強趨勢已經有目共睹。 一、近幾年高考試題分析 XX年高考北京卷第3題: 依次在橫線處填上詞語,最恰當的一組是 長江流域,無疑也是中華民族文化的 之一。考古發現 ,舊石器時代處于長江上游今云南境內的元謀人,與黃河流域今陜西境內的藍田人 。這個結論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a.發源地 表明 共存 b.發祥地 證明 并存 c.發源地 證明 并存 d.發祥地 表明 共存 此題考查語境中同義詞的辨析。“發源地”指河流起源的地方,詞語所指的范圍比較單一,而“發祥地”則不同,它原指帝王祖先興起的地方,現用來指民族、革命、文化等起源的地方。“表明”意為“表示清楚”,“證明”則是用可靠的材料來表明或斷定人或物的真實性。“共存”就是共同存在,聚在一起,強調所處環境的同一性,而“并存”是同時存在,突出時間上的同一性。答案:b 3、XX年高考北京卷第3題: 依次填入下面橫線處的詞語,恰當的一組是 (1)我們的工作計劃已經呈報上級有關部門,待 之后,即可付諸實施。 (2)抗擊“非典”的白衣戰士鄭重立下誓言:我們 ,為守護患者不遺余力。 (3)必須堅決打擊不法商人制假販假 暴利的犯罪行為。 a.審定 許諾 謀取 b.審訂 承諾 謀取 c.審訂 許諾 牟取 d.審定 承諾 牟取 “審定”即“審查決定”,而“審訂”是“審閱修訂”,對“上級有關部門”來說,行使的是“決定權”,而不是“修訂”義務。“許諾”和“承諾”都有“答應做某事”的意思,而“許諾”重在表現答應別人的要求,“承諾”雖也有“對某事答應照辦”的意思,但還有主動承擔義務的意思,更適合突出白衣戰士精神品質的語境。“謀取”為“設法取得”,是中性詞,而“牟取”是多指謀取名利,作貶義詞,與語境更為相應。答案:d 二、解題思路和要領 從近幾年的高考題型來看,對實詞虛詞的考查主要是三個方面,即判別詞語意義解釋的正誤,選擇或辨析關聯詞語,選擇或辨析近義詞。從解題思路和方法上來看,應注意以下四個方面: 第一,也是最關鍵的一點,必須首先考慮具體的語言環境,只有弄清了所提供的語段或語句的主要內容,對詞語的辨析、選用才有基本的依據; 第二,必須了解詞語的本義,尤其是對那些音形相近、意思相近的詞語,必須仔細分辨它們各自的含義,從中分析出同中之異; 第三,在選擇關聯詞語時,必須在理解上下句內在聯系的同時,明確關聯詞語搭配的習慣及各自的作用; 第四,要充分考慮詞語的成分搭配、感情色彩、語義輕重、程度深淺、詞義涉及的范圍大小,甚至語體特點。 三、在語境中理解詞義 “語境”是語言環境的簡稱,“語境意義”是指語言在特定的交際環境中所產生的特定意義和臨時意義,是在固有意義基礎上產生的一種新的意義。如“你真壞”,其固有意義是說品質惡劣,可是這句話由一對戀人用親昵的語氣說出,“壞”就成為“可愛”了。同樣“風流”一詞在不同的語言環境中可以表示不同的含義。 語境有內部語境和外部語境之分。“內部語境”是指語言自身所構成的環境條件,即一定的言語片段和上下文之間(包括詞語之間、句子之間甚至段落之間)的關系。“外部環境”是指語言交際的社會環境,包括時代、時間、地點、場合、對象、話題以及使用語言的人所流露的情緒等。 可見,語境對語言表達起著限制的作用,它限定了詞語的臨時意義,而且隨語境的變化,臨時意義又呈現多變性,因此,正確理解詞語的原則是“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句不離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