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語言知識和語言表達(教師)
1.語感判斷法。 語感是在長期的語言學習和運用中形成的對用詞造句規則的感性認識。可將語句默默地讀幾遍,凡是讀起來別扭,聽起來含混,意思不清晰的地方,就可能是語病所在。這個地方就應該特別注意,作仔細檢查。如“不管氣候條件和地理環境都極端不利,登山隊員仍然克服了困難,勝利攀登到頂峰。” 這個句子第一部分中的“不管……都極端不利”顯然不合習慣,正確說法是“不管……多么不利”,“盡管……非常不利”。 2.枝干梳理法 即運用語法分析的手段,先將句子中的附加成分 (定語、狀語、補語)去掉,緊縮主干檢查主干是否有毛病;如果主干沒問題,再檢查局部,看修飾語和中心詞之間、修飾語內部是否有毛病。如:“過去幾萬名地質隊員經過數十年才能做到的事情,資源衛星幾天內即可完成。”用緊縮法,這個句子的主干是“事情衛星可完成,“事情”不能說“完成”,只能說“做完”,這兒犯’搭配不當的錯誤。 壓縮主干之后,如果沒有發現問題,就要針對枝葉”(定語、狀語、補語)看看有沒有問題。看看句子是否存在重復贅余、語序不當、成分殘缺、局部的搭配不當等問題。如: 某工廠以技術進步為動力,不斷致力于新產品、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的研制開發。 這一句子壓縮后沒發現問題,再仔細審視定語與中心語“研制開發”的關系,發現“新技術”不能‘研制”只能“開發”,所以不搭配。 3.造句類比法 對于一些一時拿不準是否有語病,語感上覺得別扭,用語法分析也比較困難或結構繁雜的句子,可以仿照原句主結構造幾個常見的句子,進行類比分析,這樣就比較容易發現是否有語病且在哪個地方。如“他有濃厚的虛榮心,不愿去掃街道。”劃線處是否有毛病?由于“濃厚的愛國心”、“濃厚的上進心”都沒有這種用法,所以劃線處也是不當的。 4.邏輯分析法 如果從語法上找不出毛病,那就要用邏輯上進行判斷。如“我讀電影”,在語法上并無錯,但不符情理。再如“是否刻苦學習,是提高學習成績的重要前提之一。”語法上無毛病,但邏輯上不對應。 三、病句修改“四字訣” 近幾年的考題往往在第ⅱ卷中有簡答題的語病修改,一般常用的方法是: 補:成分殘缺的要補上。 刪:多余的詞或短語要刪除。 換:用詞、用語不準確、不恰當、不得體,要用新的內容加以替換。 調:語序前后不恰當、不連貫,要加以調換。 六、擴展語句,壓縮語段 教學建議 “擴展語句,壓縮語段”最先出現于XX年的高考語文《考試說明》,這一考點的增設明顯體現了高考語文科對語言表達能力考查的強化。 擴展語句是通過擴展語意或語境使簡單的、抽象的、概括的句子盡量豐富、形象、具體起來,旨在考查學生的想象、聯想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其考查一般包括兩種形式:一是把一組詞語擴展成一句話或者一段話;另一種是把一句話的意思加以充實或者合理地擴展成幾句話。 壓縮語段是通過對一個自然段或一個句群或幾個自然段的信息作篩選、提煉、整合,以達到概括信息的目的。要求對語段進行概括(或濃縮)這類題型在以往的高考中曾多次涉及,如92年,93年和96年的高考題中就有這類題型,只不過在XX年才在《考試說明》中作出明確的規定,而以往的提法不明確。“壓縮語段”的題目,特別體現思維的外化,主要考查三個方面的能力:①對材料的理解,②對材料中相關信息的篩選,③語言概括與表達。同時,此考點的考查方式較多,如概括主要內容,擬寫一句話新聞或標題,擬寫導語,給概念下定義等。 本考點所涉及的考題類型及解題的要領,在“知識歸納與拓展”欄目中會作詳細的說明。本專題中的幾個欄目均圍繞近年高考所涉及的幾種類型設計。 問題磁場使用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