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語言知識和語言表達(教師)
由于本能力點句式類型多,內容復雜,考查方式靈活,要能使學生更好地解答選用、仿用、變換句式題,教學時必需介紹句型基本知識,而且要加強解題方法指導。 句式,就是句子的結構方式。漢語的句式豐富多彩,靈活多變,同一個意思,可以用多種句式來表達,而不同的句式表達的效果也不完全相同。根據表達需要,恰當地“選用、仿用、變換句式”可以增強語言表的準確性、生動性、和說服力。 選用句式,是指在一定的語境中,根據語言表達的需要,選擇最恰當的、最富表現力氣句式的過程。選用句式的基本原則是:①保持陳述對象的一致性,使語意連貫。②體現語意重點,使之適合語境中語意重點的需要。③保持感情、語氣的一致,使之與語境的感情、語氣協調一致起來。 仿用句式,是指在一定的語境中,根據語言表達的需要,參照題干所提供的句式,另造一個或多個句式相同、內容與上下文銜接的句子。解答仿用句式題,關鍵的是把握語境,理解模仿對象的結構和含義,使答案做到“形神兼備”。從形式的角度看主要是注意句子形式上的特點,主要有:①句子的語氣,②句子的基本結構,③句與句之間的關系,④肯定句或否定句的形式,⑤關聯詞語,⑥句子的語體色彩。從內容的角度來說,要分清的是議論性句子的仿寫還是描寫性句子的仿寫。如果是議論性句子的仿寫,要注意以下三點:①注意觀點和材料的統一,②注意把握材料的共性,③注重內容的合理性。如果是描寫性句子的仿寫,則要注意以下三點:①語言表達與修辭的結合,②強調辭格的規范,③注意內容的合理性。 變換句式,是指在一定的語境中,根據語言表達的需要,將句子由一種句式變成另一種句式的過程。變換句式時,必須遵循三條原則:①變換句式只能改變語句形式,不能改變原句的基本意思。②變換后的表達效果應該比原句好。③要按題目要求變換成限定的句式。 (二)高考仿句題的特點及解題思路 1.特點 仿例造句是近年來高考中出現的較新的題型,同時它又是難度較大的題。這類題往往涉及語法結構、表達方式、語意連貫、風格諧調等方面。它是有效地考查考生的分析能力、綜合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的好題,因此備受高考命題者的青睞。 2.解題思路 仿例造句難度大,要答好這類題應從三個方面入手:(1)內容上,仿句要集中反映文段的整體內容。(2)句式上,要與例句相同,如例句是比喻句,仿句也要是比喻句。(3)結構上,要與例句一致,如例句是主謂賓語結構,仿句也要采用主謂賓語結構。 八、語言表達簡明、連貫、得體 (一)簡明、得體 教學建議 “語言表達簡明、得體”這一知識點在近幾年的高考中出現得不是很頻繁,從近十年的高考試題來看,涉及“簡明”的考查具體分別為1998年(第32題)、XX年(第25題)、XX年(第6題),分值為2分至3分,復現率為37%。涉及“得體”的考查則分別在1993年、1994年、1995年出現過,1996年以后再沒有考查。對于這一知識點,教師可以指導學生花較短的時間掌握其基本內容和規則,然后根據“問題磁場”“案例探究”所提供的試題和點撥進行全面理解,最后通過“知識歸納與拓展”“備考創新訓練”達到理性認識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