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屆高考語文復習6年高考4年模擬分類匯編文學作品類
釋迦牟尼佛殿前的兩株梧桐,彌勒佛殿前的那些高聳的白果樹,泉水院石橋邊的那株黑棗樹……它們全都披上黃袍了。中山紀念堂一株娑羅樹的大部分葉子鑲了黃邊,堂階下那株沿著老柏上升到高處的凌霄花樹的葉子也大都變成咖啡色的了。
自然,那些高聳的老柏和松樹還是比較保守的,盡管有很少的葉子已經變成了刀銹色,可是,它們身上那件墨綠袍子是不肯輕易褪下的;睒涞娜~子,也改變得不踴躍。但是,不管怎樣,現在,碧云寺的景色卻成為多彩的了。多彩的秋林有它自己特別的情調和風格。夏日花園的美不能代替它,也不能概括它。
古代的詩人,多喜歡把秋天看作悲傷的季節。過去許多“悲秋”的詩篇或詩句,多半是提到“草木黃落”的景象的。其實,引起人們的傷感,并不一定是秋天固有的特性。從許多方面看,它倒是一個叫人感到愉快的時辰。所謂“春秋佳日”,決不是沒有根據的一句贊語。
在夏天,草木的葉子綠油油的,這固然象征著生長、繁榮。但是,它到底不免單調些。到了秋天,尤其是到深秋,許多樹木的葉子變色了,柿紅的、朱紅的、金黃的、古銅色的、赭色的,還有那半黃半綠或半黃半赤的……五顏十色,把山野打扮得像個盛裝的姑娘。加以這時節天色是澄明的,氣候是清爽的。你想想,這豐富的秋色將喚起人們怎樣一種歡快的感情!
我們曉得古代詩人所以對秋風感喟,見黃葉傷情,是有一定的社會生活的原因的。詩人們或因為同情人民的苦難,或因為傷悼個人遭逢的不幸……那種悲哀的心情,往往容易由某些自然現象的感觸而發泄出來。即便如此,也并不是所有的詩人面對那些變了色的葉子都唉聲嘆氣。“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明白地頌揚紅葉的生機與美麗;“扁舟一棹歸何處?家在江南黃葉村”,詩人對于江南秋色分明艷羨不已。此外,如像“紅樹青山好放船”“半江紅樹賣鱸魚”……這些美麗的詩句也都遠離“滿山紅葉,盡是離人眼中血”那種飽含著哀傷的情調。大家知道,“現在”跟“過去”是對立的;但是,在歷史的長河中,它們又有著一脈相聯的源流。因此,即使是生活在舊時代里的詩人,對于某些事物也可以具有一定的正常感情。我們沒有權力判定,過去一切詩人對于紅葉和黃葉的美,都必然是色盲的。 (取材于鐘敬文的同名散文)
1.下列對文章內容的理解,正確的兩項是 ( )
a.本文對秋葉的描寫采取了有詳有略的技巧,著重描繪了得秋意之先的爬山虎,而對其他樹種的葉子則點到
即止。
b.作者對急速換上新裝的爬山虎傾注了熱烈的贊美之情,意在對老柏和松樹的“保守”表達自己的不滿與批評。
c.作者在行文過程中用對比的手法具體描述了夏日花園之美,借此突出多彩的秋林有它自己特別的情調與
風格。
d.古代詩人寫下了許多“悲秋”之作,從“滿山紅葉”中見出“離人眼中血”,這與詩人的生活背景有一定
關聯。
e.在結尾一段,作者援引了一系列描寫秋色的詩句,是為了證明中國古代詩人見秋葉而傷情是完全不足取的。
答案 ad
解析 b項“意在對老柏和松樹的‘保守’表達自己的不滿與批評”,無此意;c項“具體描述了夏日花園之“美”錯;e項“完全不足取”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