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屆高考語文復習6年高考4年模擬分類匯編文學作品類
解析 要找準相關文段,根據題干要求,即立足文本,又結合自己的閱讀體驗來談認識。
17.在文章最后,作者是采用哪些方法來寫克拉2號氣井的?表達了什么樣的思想感情?請簡要分析。
答:
答案 第一問:作者采用對比、排比、比擬和想象的方法來寫克拉2號氣井。
第二問:(1)通過對克拉2號氣井所在的雅丹地貌與沙漠地貌之間的對比,表現了石油工人充滿激情,不畏艱險,克服困難的精神(2)通過對不同勞動情景的排比,表現了石油工人堅定的決心和一往無前的氣勢(3)通過對天然管道天然氣聲音的比擬,表現了石油工人為西氣東送所做的巨大貢獻(4)通過對遠方親人的召喚和想象,表達了對石油工人的敬佩和感激之情。
解析 要注意對文本的整體把握,并明確常見的寫作手法。思路:判斷手法,文中具體語句,表達效果。其答題模式是:運用了……手法(技巧),表達了……(內容),有……效果。
十一、(XX年全國ⅱ)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題。
岳 樺
任林舉
第一次去長白山,是1995年的夏天。也是從那時起,才知道岳樺是一種樹的名字。那是一種只在長白山上才有的樹。
那時的長白山,還沒有進行旅游開發,沒有什么所謂的“景點”,許多人去長白山,只有一個目的,就是看天池。我們大概也是那個樣子,所以一爬上汽車,人們的心和飛旋的車輪就達成高度的默契,一路盤旋而上,直奔峰頂。盡管一路上的好花、好樹、好景層出不窮,但似乎都與我們無關。過后,當我重新翻閱那天的記憶時,除太陽未出時的美人松剪影和最后的那泓天池水還算清晰,中間大部分片段都是些紅綠交錯、模模糊糊的虛影,如一張張焦距沒有對準的照片。
只有那些岳樺樹,對于我來說,是一個意外,也是一個驚奇。
接近山頂時,我無意中將疲憊的目光從嘈雜的人群轉向車外,突然,我感覺到,有什么我不知道的事情正在發生或已經發生。那些樹,紛紛沿著山體將身軀匍匐下去,并在斜上方把樹梢吃力地翹起。在透明的、微微顫抖的空氣里,我仿佛看到一種神秘的力量或意志,正加到這些樹的軀干之上,使這些倔強的生命在掙扎中發出了粗重的喘息和尖利的叫喊。
這些樹的名字,就叫做岳樺。
本來,樹與樹并立于一處時應該叫做林或森林,但許許多多的岳樺樹并存一處時,我們卻無法以“林”這個字來定義這個集體。因為它們并不是站立,而是匍匐,象一些藏在掩體下準備沖鋒或被火力壓制于某一高地之下的士兵那樣,集體臥伏于長白山靠近天池的北坡。如果非給它們一個詞不可的話,或許叫做“陣”或“陣營”更合適一些。那么,構成這個巨大陣營的,到底是怎樣的一支隊伍?它們到底肩負怎樣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