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屆高考語文復習6年高考4年模擬分類匯編文學作品類
答案 (1)分析:①俗與雅是相互依存和辯證統一的。②超越俗雅,盡自己本色。
(2)評價略。
十四、(XX年湖北卷)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題。
書房的窗子
楊振聲
①今天又想到了我那書房的窗子。說起窗子,那真是人類穴居之后一點靈機的閃耀才發明了它。它給你清風與明月,它給你晴日與碧空,它給你山光與水色,它給你安安靜靜的坐窗前,欣賞著宇宙的一切。一句話,它打通你與天然的界限。
②窗子的功用,雖是到處一樣,而窗子的方向,卻有各人的嗜好不同。我獨喜歡北窗,那就全是光的問題了。說到光,我有一致偏向,就是不喜歡強烈的光而喜歡清淡的光,不喜歡敞開的光而喜歡隱約的光,不喜歡直接的光而喜歡反射的光。就拿日光來說罷,我不愛中午的驕陽,而愛“晨光之熹微”與落日的古紅。縱使光度一樣,也覺得一片平原的光海,總不及山陰水曲間光線的隱翳,或枝葉扶疏的樹蔭下光波的流動。至于反光更比直光來得委婉,“殘夜水明樓”,是那般的清虛可愛,而“明月照積雪”使你感到滿目清暉。
③不錯,特別是雪的反光。在太陽下是那樣霸道,而在月光下卻又這般溫柔。其實,雪的反光在陰陰天宇下,也滿有風趣。特別是新雪的早晨,你一醒來全不知道昨宵降了一夜的雪,只看從紙窗透進滿室的虛白,便與平時不同,那白中透出銀色的清暉,溫潤而勻凈,使屋子里平添一番恬靜的滋味,披衣起床且不看雪,先掏開那尚未睡醒的爐子,那屋里頓然煦暖。然后再從容揭開窗簾一看,滿目皓潔,庭前的枝枝都壓垂到地角上了,望望天,還是陰陰的,那就準知道這一天你的屋子會比平常更幽靜。
④至于拿月光與日光比,我當然更喜歡月光。在月光下,人是那般隱藏,天宇是那般的素凈。現實的世界退縮了,想象的世界放大了。我們想象的放大,不也就是我們人格的放大?放大到感染一切時,整個的世界也因而富有情思了。“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比之“晴雪梅花”更為空靈,更為生動;“無情有恨何人見,月亮風清欲墮時”比之“枝頭春意”更富深情與幽思;而“宿妝殘粉未明天,總立昭陽花樹邊”也比“水晶簾下看梳頭”更動人憐惜之情。
⑤這里不止是光度的問題,而且是光度影響了態度。強烈的光使我們一切看得清楚,卻不必使我們想得明透;使我們有行動的愉悅,卻不必使我們有沉思的因緣;使我們像春草一般的向外發展,卻不能使我們像夜合一般的向內收斂。強光太使我們與外物接近了,留不得一分想象的距離。而一切文藝的創造,決不是一些外界事物的推攏,而是事物經過個性的熔冶、范鑄出來的作物。強烈的光與一切強有力的東西一樣,它壓迫我們的個性。
⑥以此,我便愛上了北窗。南窗的光強,固不必說,就是東窗和西窗也不如北窗。北窗放進的光是那般清淡而隱約,反射而不直接。說到反光,當然便到了“窗子以外”了。我不敢想象窗外有什么明湖或青山的反光,那太奢望了。我只希望北窗外有一帶古老的粉墻,最低限度地要老到透出點微黃的顏色;假如可能,古墻上生幾片青翠的石斑。這墻不要去窗太近,太近則逼窄,使人心狹;也不要太遠,太遠便不成為窗子屏風;去窗一丈五尺左右便好。如此古墻上的光輝反射在窗下的桌上,潤澤而淡白,不帶一分逼人的霸氣。這種清光絕不會侵凌你的幽靜,也不會擾亂你的運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