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屆高考語文復習6年高考4年模擬分類匯編文學作品類
答案 采用議論和抒情相結合的手法。托物言志:借都江堰表達對傳統文化精髓的追懷;借古喻今:借都江堰表達對現實環境問題的憂思;虛實結合:借都江堰表達對人生的思考。
14.請探究都江堰蘊含了“上善若水”的哪幾層深意。
答:
答案 以水比喻“上善”,即都江堰是上善之作;修筑和維護都江堰的李冰及其后任可謂上善之人;由此引申出做人要做上善之人,做事要做上善之事。
解析 上善若水》,作者是“寵辱不驚的傳奇作家張笑天”,新浪網稱“張笑天的作品著重反映當前社會生活,探索人們的思想、情操、道德、信仰、法制、人性等問題”。原文刊XX年9月《吉林日報》,長約3700字,命題者將其精簡為1000余字。但文章主旨切合江蘇卷一直秉持的對現代文明的憂思。從高度發達的媒體文化可以把我們“娛樂死”(XX年《波茲曼的詛咒》)到對關中農民勤勞樸素積極樂觀生活的無限憧憬和贊美
(《麥天》);從對無限美好的農耕文明的禮贊和依戀以及對其即將消失的無限惋惜(《一幅煙雨牛鷺圖》)到對中國農村洋溢著的樸素的人情美、親情美的謳歌(《侯銀匠》)……,江蘇高考語文卷命題者一路走向XX年,對“原始”“原生態”的吶喊,對“生命之泉”“綠洲”的企盼,依舊是文本賁張的血脈。可以看出,命題延續了全國卷散文閱讀(如《總想為你唱支歌》)的思路,考生還是可以作出基本的思考的。汶川地震,讓“都江堰”理所當然成為熱門話題,關注生活,著眼現實,無疑是高中語文教學的正軌和坦途。閱讀面廣的考生在考場上會收獲左右逢源的喜悅。
四、(XX年廣東卷)選考內容的兩組試題分別為“文學類文本閱讀”試題組和“實用類文本閱讀”試題組,考生任選一組作答。作答前,務必用2b鉛筆在答題卡上填涂與所選試題組對應的信息點;信息點漏涂、錯涂、多涂的,答案無效。
(一)文學類文本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題。
耕作的詩人
張 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