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屆高考語文復習6年高考4年模擬分類匯編文學作品類
1.為什么作者在文章開頭寫了一盆銀杏?
答:
答案 寫銀杏是為了引出風。從而以有形寫無形,以銀杏狀風,突出風的形象。
解析 本文的寫作對象是“風”,開頭先從一盆銀杏寫起,是為了引出寫作對象,以有形的銀杏寫無形的風。
2.請結合全文,談談你對“季風雖有四時之變,而惟有其風骨不變”這句話的理解。
答:
答案 風從外在看,有溫暖的春風,涼爽的夏風,氣爽的秋風,寒冷的冬風。它是隨著四時的變化而變化的。它時時在重新雕塑著一個新的世界。風從本質看,不變的是,它有情,磊落坦蕩,敢愛敢怒;它更有骨,心高氣豪,義無反顧,頗有英雄氣度。
解析 “四時之變”指風隨季節變化而變化;因為“風是有情的,風是有骨的”,所以所謂的“風骨不變”就是指風所含有的豪情和壯志的本質不變。
3.文章表現了怎樣的感情?請從作品的內容和寫法兩方面分析作者是如何表達的。
答:
答案 文章表現了激越、豪邁的情感。內容上從小處寫到大處,旁征博引,縱橫捭闔。例:“它掠過叢林、村莊、田野、河流,閱盡了人間姿色……保持生命之樹不衰”,通過從小到大、從近到遠的寫景拓展,增強了文章的氣勢,使豪邁的激情得以淋漓盡致地闡發。寫法上運用了比喻、排比、擬人等手法。例:“風是大自然的雕塑家。……雕塑了……雕塑了……雕塑了……”,綜合運用了比喻、擬人、排比等手法,把風描繪得更加形象、生動,文章的情感也更加豐厚了。
解析 本文是借風來抒發思想感情的,要找出風具有的特點,即風有懷柔、激越、狂放、悲壯等特點。作者贊美了那種大風的一瀉千里的豪邁和義無反顧的錚錚風骨。
十三、(08遼寧)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4題。
雨 韻
從維熙
進入生命的夕陽黃昏,才理解了“雨”這個簡單的漢字,包容著人生四季。
按著化學的分子式來解讀雨,是h2o的氣體,在天空合成為水,然后返還到地面上來的物質。它在不同季節,有著變形的本能:春雨悄然無聲,充滿了孩子的稚嫩和溫柔,像剛剛出生不久的嬰兒那般,形象上有點靦腆;夏雨滂沱,象征著旺盛的生命力量,就如同一個人從童年進入青年時期,顯示出無與倫比的陽剛氣勢;秋天的雨聲,歡樂的音符里摻雜進一些憂傷的詠嘆,淅淅瀝瀝不絕于耳,除去讓人看見果實的成熟,感到收獲的喜悅之外,還容易讓人聯想起《紅樓夢》里的黛玉悲秋,這是人與自然同時走向成熟的標志;到了冬天,雨的體形變為片片白雪,與老人的銀發一色,這寓意人已經走到了生命暮年。
步入老年,我更加喜歡雨了,尤其偏愛在雨天散步。我愜意地打著一把雨傘,在雨中踽踽而行時,傾聽著人生四季中雨的各種音韻旋律:少年時無拘無束的童真,青年時的學海苦渡,中年時在“老君爐”中之修煉,花甲之后的心若靜水……在雨中回眸人生的苦樂酸甜,與在書齋中伏案回憶往事,是迥然不同的兩種境界。后者,因為缺少了雨作襯托,如同人生戲劇少了背景:把記憶帶到雨中來燃燒,不僅可以升華記憶的色彩,雨在此刻還能轉化為助燃之劑,讓記憶銘刻上雷鳴與電閃的音韻,成為浪漫的抒情和感傷的詠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