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屆高考語文復習6年高考4年模擬分類匯編文學作品類
解析 本題答案需要通讀全文,在充分理解全文的基礎上,圍繞“托爾斯泰的一生是與土地須臾不可分離”這一題干要求,歸納出幾個角度作答。
18.從全文看,作者把托爾斯泰描繪成“耕作的詩人”的意圖是什么?
答:
答案 ⑴俄國畫家列賓給托爾斯泰畫的耕作圖長久地吸引了作者,他認為托爾斯泰與土
地須叟不可分離的關系是一個偉大詩人與庸常寫作者的最本質、最重要的區別。
⑵揭示文學創作與體驗生活的關系,批判當下纖弱、虛假、遠離生活的創作風氣。
⑶耕作能給予我們真正的創造力和判斷力。
⑷高度禮贊了托爾斯泰生命不止、追求不息的創造精神。對他的寫作態度和方式表示贊美。
解析 本文始終圍繞“耕作”二字描寫托爾斯泰的,這兩個字既表現了托爾斯泰的精神,
也體現了作者對托爾斯泰的高度評價,應結合原文內容,從這兩個方面作答。
(二)實用類文本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9~21題。
黃侃先生二三事
①中國文人似有放誕的傳統,然而在大多數情況下,放誕與其說是真性情的流露,不如說是專制制度下無奈的裝瘋賣傻。就群體而論,文人放誕怪癖的行為,既能見自由之態又能顯率性之真,恐怕也只有晚清和民國間的讀書人了。如章太炎將袁世凱所授大勛章貶做扇墜,辜鴻銘大辮長袍徜徉北大校園,邏輯學家金岳霖與雞共餐……黃侃也堪列其中。
②黃侃為章太炎門生,學術深得其師三昧,后人有“章黃之學”的美譽;其稟性一如其師,嬉笑怒罵,恃才傲物,任性而為,故時人有“章瘋”、“黃瘋”之說。
③19xx年春,光緒帝與慈禧太后先后病逝,清廷下令各地舉行“國喪”。當時,高等學堂學生,同盟會會員田桓在“哭臨” (指追悼皇帝的儀式)時,流露不滿情緒,堂長楊子緒高懸虎頭牌警嚇,并欲開除田桓學籍,黃侃獲悉,大怒。闖入學堂,砸爛虎頭牌,大罵一頓而去;又過幾天,田桓帶頭剪辮以示反清,楊子緒惱怒異常,又懸掛虎頭牌,黃侃聞訊,手持木棒沖進學堂,先砸爛虎頭牌,又要痛打楊子緒。
④19xx年7月,黃侃因宣傳革命,被河南豫河中學解職,返鄉途經漢口之際,同盟會同志及友人為他設宴洗塵。席間論及清廷腐敗,革命浪潮的高漲,黃侃激憤不已,當晚,黃侃借酒性揮毫成文,題為《大亂者,救中國之妙藥也》,文章刊出,輿論嘩然,各地報刊或紛紛報道,或全文轉載,清廷驚恐萬分。
⑤黃侃不僅有革命之壯行,亦多名士之趣行,一次,他在課堂上興起,談及胡適和白話文說:白話與文言誰優誰劣,毋費過多筆墨,比如胡適的妻子死了,家人發電報通知胡適本人,若用文言文,“妻喪速歸”即可;若用白話文,就要寫成“你的太太死了,趕快回來呀”11個字,電報費要比用文言貴兩倍,全場捧腹大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