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屆高考語文復習6年高考4年模擬分類匯編文學作品類
(選自朱光潛《談美書簡.給青年的十二封信》,有刪改)
15.下列說法符合文意的一項是(3分)(請將正確選項的字母填 答題卡相應題號后的括號內)
a.一個人能否最大程度地見到“美”與“和”,天賦的高低具有決定作用。
b.感受是一種被動的過程,也就是領略,它能幫助人們在生活中尋出趣味。
c.一個人陷入岑寂和煩悶之中,往往是由于他的心境不夠空靈而造成的。
d.不同的感受角度決定了有人認為蒼松宜于入畫,有人認為蒼松可以造船。
16.文章題目為“談靜”,但最后一段才寫到靜,請簡要說明全文的思路。(6分)
17.作者所說的“靜趣”的含義是什么?為什么說懂得小林一茶的俳句就懂得“靜趣”了?(6分)
15、【答案】c
【解析】a.“各個人所見到的美與和的程度又隨天資境遇而不同”并不能說“天賦的高低具有決定作用”。b.將“感受”與“領略”兩概念對等,原文“感受也可以說是‘領略’,不過領略只是感受的一方面”。d.并非角度不同,而是“同一美顏,同一和聲,而各個人所見到的美與和的程度又隨天資境遇而不同”。
16、【答案】(1)先由人生樂趣談起,提出人生樂趣一半來自于感受;
(2)再闡述感受力有強有弱,感受力強,能“處處領略”,就能在生活中尋出趣味;
(3)最后闡明領略趣味要“靜”中得“趣”。
【解析】理清文章的思路和結構。
思路1:從(由)…寫到(引出)…,然后…,最后…,從而揭示(體現)…
思路2:引題——事例——拓展——反思。
思路3:以“…”為線索,選取了那些材料來表現主旨。
思路4:作者構思文章的思路:時間、地點、邏輯[并列、遞進(層層深入)、正反對照]、情感變化等。
17、【答案】(1)“靜趣”是指心界空靈(或擺脫物界喧嘈),在悠然遐想中獲得無窮妙悟。
(2)作者心界空靈,由眼前的蒼蠅而悠然遐想,悟得萬物平等真諦,泯滅了益蟲、害蟲的功利觀念,用擬人手法寫出了蒼蠅的自在情態,由此而獲得的情趣正是作者所闡述的 “靜趣”。
【解析】理解詞句的含義。它包括三層次意思: ①表層意義,即字面意義。 ②句內意義,即句子的語境意義(臨時意義)。 ③句外意義(言外之意、深層含意),即言在此而意在彼而產生的意義。分析句子的作用及表達效果,領悟句子蘊含的哲理,談談對關鍵句子的認識。 理解重要句子的含意應注意的問題:①不要人為地“拔高”;②要學會多角度理解。
(XX年天津卷)
閱讀下面文章,完成18~21題。
寒冷的高緯度
——我的夢開始的地方
從中國的版圖上看,我的出生地——漠河居于最北端,大約在北緯53度左右的地理位置上。那是一個小村子,它依山傍水,風景優美,每年有多半的時間白雪飄飄。我記憶最深刻的,就是那里漫長的寒冷。冬天似乎總也過不完。
我小的時候住在外婆家里,那是一座高大的木刻楞房子,房前屋后是廣闊的菜園。短暫的夏季來臨的時候,菜園就被種上了各色蔬菜和花草,有的是讓人吃的東西,如黃瓜、茄子、倭瓜、豆角等;有的則純粹是供人觀賞的,如矢車菊、爬山虎等等。一到晝長夜短的夏天,這形形色色的植物就幾近瘋狂地生長著,它們似乎知道屬于它們的日子是不多的。我經常看見的一種情形就是,當某一種植物還在旺盛的生命期的時候,秋霜卻不期而至,所有的植物在一夜之間就憔悴了。這種大自然的風云變幻所帶來的植物的被迫凋零令人痛心和震撼。我對人生最初的認識,完全是從自然界的一些變化而感悟來的。比如我從早衰的植物身上看到了生命的脆弱,同時我也從另一個側面看到了生命的從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