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屆高考語文復習6年高考4年模擬分類匯編文學作品類
楊振聲是現代文學史上的著名作家之一。他的作品曾發表在《新潮》《現代評論》《新月》《大公報》《國聞周報》等刊物上。其中有《玉君》《漁家》《一個兵的家》《貞女》《阿蘭的母親》《她的第一次的愛》《拋錨》《報復》和《荒島上的故事》等。楊振聲雖然比胡適還大一歲,但是在《胡適來往書信選》中可以看到,作為學生,他對自己的老師是非常敬重的;他的小說《玉君》之所以獲得較大成功,與胡適對他的鼓勵和指導有關。
汪曾祺的老師是沈從文,沈從文的老師是楊振聲,楊振聲的老師是蔡元培。
《書房的窗子》是一篇學者散文,處出透漏露出學者的情懷。
本文題為“書房的窗子”,文章開篇卻說“既無書房,又何從說到書房的窗子”,豈不怪哉!原來,這書房,這書房的窗子,都只存在于作者的想像之中,這想像中的窗子又是怎樣的呢?南窗、東窗、西窗各有情致,作者卻獨偏好北窗,只因北窗光線清淡而隱約,能引人沉思,給人想像的空間,“我們想像的放大,不也就是我們人格的放大?放大到感染一切時,整個的世界也因而富有情思了。”能讓人產生獨立的個性,而窗外的一行疏竹更平添了幾許靈性。而所有這些,都源于窗子能“打通你與天然的界限”。
我喜歡冬日里的南窗:“窗外有一帶古老的粉墻”,“在墻邊種上一行疏竹”,那清幽的光輝映照著人的心靈,清爽、溫適,滿足感油然而生。
你喜歡哪扇窗呢?
十五、(XX年湖南卷)閱讀下面文字,完成16~19題。
云南看云
沈從文
(1)云南是因云而得名的,可是外省人到了云南一年半載后,一定會和本地人差不多,對于云南的云,除了只能從它變化上得到一點晴雨知識,就再也不會單純的來欣賞它的美麗了。看過盧錫麟先生的攝影后,必有許多人方儼然重新覺醒,明白自己是生在云南,或住在云南。
(2)戰爭給了許多人一種有關生活的教育,走了許多路,過了許多橋,睡了許多床,此外還必然吃了許多想象不到的苦頭。然而真正具有深刻教育意義的,說不定倒是明白許多地方各有各的天氣,天氣不同還多少影響到一點人事。云有云的地方性:中國北部的云厚重,人也同樣那么厚重。南部的云活潑,人也同樣那么活潑。海邊的云幻異,渤海和南海云又各不相同,正如兩處海邊的人性情不同。河南河北的云一片黃,抓一把下來似乎就可以作窩窩頭,云粗中有細,人亦粗中有細。湖湘的云一片灰,長年掛在天空一片灰,無性格可言,然而桔子辣子就在這種地方大量產生,在這種天氣下成熟,卻給湖南人增加了生命的發展性和進取精神。四川的云與湖南云雖相似而不盡相同,巫峽峨眉夾天聳立,高峰把云分割又加濃,云有了生命,人也有了生命。
(3)云南的云給人的印象大不相同,它的特點是素樸,影響到人的性情,也應當是摯厚而單純。它似乎是用西藏高山的冰雪,和南海長年的熱浪,兩種原料經過一種神奇的手續完成的。色調出奇的單純。唯其單純反而見出偉大。尤以天時晴明的黃昏前后,光景異常動人。而在這美麗天空下,人事方面,我們每天所能看到的,除了官方報紙虛虛實實的消息,物價的變化,空洞的論文,小巧的雜感,此外似乎到處就只碰到“法幣”。大官小官商人和銀行辦事人直接為法幣而忙,教授學生也間接為法幣而忙。其余平常小職員、小市民的腦子,成天打算些什么,就可想而知了。云南的云即或再美麗一點,對于那個真正的多數人,還似乎毫無意義可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