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屆高考語文復習6年高考4年模擬分類匯編文學作品類
7.第①段中畫線句運用比喻的表達效果是___________。(2分)
8.第②段這句話的含義是______。 (2分)
9.從表現手法上,選擇一個角度對第⑨段作賞析。 (3分)
10.根據文中的內容,介紹蕭洪明其人。(不超過60字)(3分)
11.對文中寫“樹”分析正確的兩項是(6分)
a.描寫霧氣越來越濃厚,烘托了天目山大樹悠久的歷史滄桑感。
b.第④⑦段寫樹形神兼備,賦予了樹軒昂、雄健、不屈的氣質。
c.描寫“大樹王”死而復生的情景,突出了它頑強的生命活力。
d.濃墨描寫大樹,層層鋪敘,為篇末揭示贊美先烈的主旨服務。
e.本文以登山行蹤為順序,始終貫穿對大樹的描述,脈絡清晰。
f.天目山的樹在父母眼里是一種植物,在作者眼里是人的象征。
12.第⑿段中寫天目山得名的原因,其意圖是________。 (4分)
7.形象地寫出了母親眼眶里飽含著淚水,表達了母親的悲傷之情
8.去天目山,不僅是為了看樹,更是為了緬懷先烈,這是積久的愿望和莊重的活動
9.虛實結合,將現實場景與歷史回憶交織起來(由林中景色聯想到戰爭歲月;歡快的場景與悲壯的場面形成對比),突出了蕭洪明堅毅不屈的形象,表達了母親對青春歲月的追念。
(XX年廣東卷)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小題。
不可無“我”
錢谷融
①藝術活動,不管是創作也好,欣賞也好,總離不開一個“我”。在藝術活動中,要是抽掉了“我”,抽去了個人 的思想感情,就不成為一種藝術活動,也就不會有感染人、影響人的藝術效果了。
②當然,離不開“我”,并不是只有“我”。“我”是時時處在“非我”的包圍影響中的“我”。所謂“非我”,就 是“我”以外的一切人以及包圍著“我”的客觀現實。
③文學藝術總應該是生活現實的反映,而不能只是作者的自我表現。但文學藝術的反映,不同于其他形式的反映 ,它必須是具體的,形象的反映。不使自己化為張三李四,不感受體驗著張三李四的思想感情,就寫不出張三李 四來;不使自己融入客觀現實之中,不呼吸著客觀現實的氣息,不感受著客觀現實的脈搏,就寫不出生動的客觀 現實來,所以,創作者首先必須要有一個“我”化為“非我”的過程。
④另一方面,文藝作品之所以要寫出張三李四等任務來,要反映客觀現實,不是無所謂的,不是為張三李四而寫 張三李四,為反映客觀現實而反映客觀現實;他是有目的的,她是為感染人、打動人兒寫張三李四,為影響現實 改造現實而反映現實的。所以,藝術家又不能使自己完全化為張三李四,完全沒入客觀現實之中,而一旦仍要不 失“我”之所以為“我”,要能在對張三李四的描寫中,在對客觀現實的反映中,表現出“我”的鮮明的是非愛 憎之感來。所謂要在“非我”之中表現“我”,無非就是要在作品中滲入作者自己的思想感情。而這,我認為正 是創作的主要之點。創作者正是為了要表現他對周圍人物、對客觀現實的態度,表現他對社會的歌頌或抗爭,才 來進行創作的。所以,在創作活動中,決不可無“我。
⑤表演藝術最能說明這樣創作的辯證法。俗話說“裝龍像龍,裝虎像虎”。演員演岳飛應該像岳飛,演秦檜就 應該像秦檜。但只是像岳飛像秦檜,而不能也不應該使自己就變成岳飛,變成秦檜。演員不應被完全丟掉自己。 他應該讓人透過他的表演,感知到他對他所演的角色的愛憎感情,而完成他的最高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