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屆高考語文復習6年高考4年模擬分類匯編文學作品類
答案 空間上,作者選取多個地點,強調無論何處映山紅都能綻放著;時間上,作者寫出了映山紅從盛到衰,再到盛開的多次反復的過程,突出映山紅開放時間之長。
解析 明確提示考生從“空間和時間”兩個角度,回答的角度非常明確。
11.作者從“春聲”寫到“春深”,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答:
答案 表達對故鄉的思念和少年生活的懷戀,也暗含報國之情和憧憬未來之意。
解析 通讀瀏覽全文,我們可以發現作者的思路和要表達的思想,“春聲”寫到“春深”,作者的情感盡在行文中。
12.本文與《故都的秋》都寫了南北景象,其用意各不相同,請加以評析。
答:
答案 本文描述北國之景為襯托江南故鄉風情的美好,更好地抒發思鄉之情;《故都的秋》江南景象反襯出北國秋天的“清、靜、悲涼”,鮮明地表達了作者對故都之秋的喜愛。
解析 本道題考察考生學會概括的能力,并且在熟悉《故都的秋》的意象基礎上去比較分析,加以評析。
XX年高考題
一、(08全國ⅰ)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4題。
陽關古道蒼涼美
寅 公
一到敦煌,我就想起了陽關。陽關在哪里?它還是那么荒涼、那么令人感傷嗎?于是,一縷思緒把我帶到了古陽關遺址。
古陽關位于敦煌城西75公里的古董灘上,三面沙丘,沙梁環抱。它與玉門關遙相呼應,像兩顆明珠鑲嵌在一段漢長城的兩端,因在玉門關以南,故名陽關。陽關這樣的邊塞之地之所以聞名遐邇,并不起始于王維的那首《渭城曲》,而是因為它自漢魏以來就是通往西域諸國最西邊防上的重要關隘,是古絲綢之路南道的必經關口。后來,“陽關道”成為光明大道的代名詞。
在去陽關古城的路上,只見沿途平沙千里、荒無人煙,戈壁灘與藍天相互對峙,偶爾有芨芨草、駱駝刺等沙生植物零星地點綴在遠處,把廣袤的戈壁灘映襯得更為荒涼。車輪飛轉,發出沙沙的聲響,遠方地平線,隱隱約約出現了一線鋸齒形的屏障。那屏障原是一條林帶。我們的汽車駛進林帶,就好像突然闖進了綠色的海洋。這水渠交錯、萬木爭春的景象,仿佛就是可愛的江南水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