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屆高考語文復習6年高考4年模擬分類匯編文學作品類
看來,這位詩人的心態和我差不多,又及想當屈子,又想當漁翁,結果是兩樣都當不好,魚和熊掌不可兼得,古人早就這么說過。
既如此,我的飲一口汨羅的朝圣心情,到此也就索然了。歸去罷,歸去來兮,說不定東湖邊上的小書齋,就是我明日的汨羅。
(選自《問花笑誰:熊召政美文精選》,有刪改)
16.結合文意,概括“泊羅江”的兩種主要含義。(每種不超過15個字)(6分)
答:①
②
答案:1、憂國憂民者的精神寄托;2、憂國憂民者苦難的象征;3、屈原殉國之處。
17.從文中看;作者的情感經歷了怎樣的變化?(6分)
答:
答案:憤世嫉俗(憤怒)、惆悵、索然(失望)
解析:此題難度不大,這些表情感的詞均能在文中找到。
18.“漁翁”在文中有何寓意?其作用是什么?(5分)
答:
答案:寓意①指只關注眼前物質利益的人;②指明哲保身的遁世者。
作用:與憤世嫉俗的屈原形成對比,以凸顯屈原的高尚,表達作者對現實的感慨。
19.下列對這篇散文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兩項是(4分)
a.作者認為,淚羅一水,迤迤邐邐,在中國已經流了兩千多年,渾黃而不清澈,因此,它的味道是苦澀的。
b.在作者朋友眼中,詩人的追求是崇高的,但行為是怪異的,所以他們是“圣徒”與“瘋子”的矛盾集合體。
c.文中“禪家公案”一段,在結構上起過渡作用,承上啟下,拓展了文章的表現空間。
d.“嵇康的汨羅江”一段,作者巧用比喻、排比等修辭手法,使文章形象生動,語勢增強。
e.作者又想當屈子,又想當漁翁,但慮及魚和熊掌不可兼得,因而決定躲進書齋,做一個明哲保身的人。
解析:a、汩羅江水的味道苦澀的并不僅是因為江水“混黃而不清澈”,更是因為它包含了屈原“憤世嫉俗的味道”。e、“因而決定”錯了。作者結尾說“說不定東湖邊上的小書齋,就是我明日的汩羅”只是牢騷話。注意文中的:“說不定”。
(XX年遼寧卷)
1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⑴至⑷題(25分)
洗澡
王安憶
行李房前的馬上路上沒有一顆大樹,太陽就這樣直曬下來,他已經將八大包書捆上了自行車,自行車再也動不了了,那小伙子早已注意他了,很有信心的騎在他的黃魚車上,他徒勞的推了推車,車卻要倒,扶也扶不住,小伙子朝前騎了半步,又朝后推退了半步,然后說;’師傅要去哪里?”他看了那人一眼,停了一下,才說:“靜安寺。”小伙子就說:“十五塊錢。”他說:“十塊錢。”小伙子又說:“十二塊錢。”他要再爭,這個時候,知了忽然鳴了起來,馬路對面原來有一株樹,樹影團團的,他泄了氣似的,渾身沒勁,小伙子躍下黃魚車,三五下解開了繩子,將書兩包兩包地搬上了黃魚車,然后,他們就上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