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屆高考語文復習6年高考4年模擬分類匯編文學作品類
1895年秋,盛宣懷得到直隸總督王文韶的批準和支持,在其權力和經濟能力許可的情況下,創辦了中國第一所大學——北洋大學堂。同他辦實業一樣,盛宣懷在辦教育時也以“學以致用”為準則。他給北洋大學堂訂了兩條規則:其一是不許“躐等”。他說:中國過去學西學的學生成績不顯著的原因之一,就是“學無次序,淺嘗輒止”,本大學堂的學員必須循序漸進,不許中途他騖,直至完成學業。其二是要學習專門科學技術,文字語言不過是工具。盛宣懷這一觀點的形成,不僅源于他汲取了過去同文館只學外語因而用途不廣的教訓,也是他自己在辦實業的過程中不斷提高認識的結果。也正因為這樣,后來當他的天津海關道繼任者李少東請求將60名學生分別改學法語、德語和日語時,他毫不留情地加以阻止了。
1896年春,盛宣懷稟明兩江總督劉坤一,請求“如津學之制而損益之,設立南洋公學”。他非常慷慨地提出“學堂基地由臣捐購”,常年經費也由他所經營的輪、電兩局歲捐十萬兩。此時正是盛宣懷大展宏圖之際,因而主張南洋公學“取國政之義,以行達成之實。于此次欽定專科,實居內政、外交、理財三事”。顯然,南洋公學是全國性的以培養政法人才為主的、由盛宣懷直接控制的正規學校。盛宣懷辦學思想的可貴之處,還在于他非常重視基礎教育。他說:“師范、小學,尤為學堂一事先務中之先務。”所以南洋公學陸續設立了師范院、外院(附屬小學)、中院(中學)、上院(大學)和特班。鄭觀應贊譽說:“此乃東半球未有之事,真非常不朽之功業也。”
(摘編自夏東元《盛宣懷傳》)
1.下列對傳記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兩項是 ( )
a.經過近三十年的苦心經營與奮力開拓,到19世紀90年代中后期,關系國計民生的許多大型企業,都已處于盛宣懷的全面或部分掌控之中。
b.盛宣懷認為,開采礦藏能夠帶來巨大的經濟利益,一旦讓外國人插手其間,將使中國的礦藏資源大量外流,因而主張完全自主開采。
c.盛宣懷在天津、上海等地辦的電報學堂和在漢陽鐵廠時辦的學堂,學員的實際動手能力普遍較強,而理論和基礎知識則相對薄弱。
d.盛宣懷認識到培養新式人才的重要性,認為科舉所取之士不可能去搞機器技術和企業管理,必須通過新式教育培養所需要的人才。
e.傳記通過對盛宣懷教育思想及辦學實踐的記述,表現了他作為實業教育家的遠見卓識,也反映了我國近代學校創辦前后的社會背景。
答案 bc
解析 b項“將使中國的礦藏資源大量外流,因而主張完全自主開采”錯,文中只說“未便使外人久與其事”,注意該句中的“久”字;c項可在文章第二自然段中“只注重實用,理論和基礎知識則不求系統”找到依據,并非“普遍較強”和“相對薄弱”。
2.盛宣懷在創辦北洋大學堂時提出了哪些主張?反映了他什么樣的教育思想?請簡要說明。
答:
答案 第一問:①學員必須循序漸進,不許中途他騖,直至完成學業;②重在學習專門科學技術,文字語言只不過是工具。第二問:體現了盛宣懷“學以致用”的辦學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