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屆高考語文復習6年高考4年模擬分類匯編文學作品類
18.作者為什么說“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比之“晴雪梅花”更為空靈、更為生動?請聯系第④、
⑤段作簡要分析。
答:
答案 ①月下梅花因光色幽暗而比晴雪梅花更顯空濛靈動。
②因為幽光能激發人的想象,人的想象被放大,人格也就被放大,更富有情思。
③因為光度影響了態度,月光與日光所帶來的美感是不同的
解析 比較兩個句子哪個更生動,往往從修辭、句式和描寫對象的特點幾方面入手。本題給出的參考答案就是從對象的特點來比較的。關鍵是考生要找到比較點:兩者都寫到梅花,而前者寫月下梅花,后者寫日光下的梅花,這是其區別,也就是答題時的比較點。
19.在第⑥、⑦段中,作者為什么要著意描寫想象中的古墻和疏竹?
答:
答案 ①通過古墻和疏竹把北窗的光影之美形象地描繪出來,強化了作者對北窗的偏愛,因為此處更宜于讀書和寫作。
②虛實相生,動靜結合,增強了畫面感,營造了詩的意境。
③寫想象中的古墻和疏竹,使行文搖曳多姿,富有變化。
解析 考生要從內容、結構(或行文、構思)和表達技巧幾方面來回答。從內容上回答要容易些。后兩個要點相對較難,考生需要調動平時的積累。課文示例:《荷塘月色》中第五自然段寫月下荷塘:“薄薄的青霧浮起在荷塘里。葉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過一樣;又像籠著輕紗的夢。雖然是滿月,天上卻有一層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為這恰是到了好處——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別有風味的。月光是隔了樹照過來的,高處叢生的灌木,落下參差的斑駁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彎彎的楊柳的稀疏的倩影,卻又像是畫在荷葉上。”作者借樹葉、樹影來寫月光,選文與之有相似點。
【賞析】
楊振聲(1890~1956)字金甫,又作今甫,山東蓬萊人。他的少年時代是在家鄉度過的,北方漁民的生活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五四運動期間,他正在北京大學讀書,是“新潮”社的主要骨干之一,曾因為火燒趙家樓、怒打章宗祥而被捕入獄。出獄后,他與馮友蘭、何思源等人一同負笈美國,入哥侖比亞大學攻讀心理學專業;學成回國后,先后在中山大學、武漢大學、燕京大學和清華大學任教。羅家倫擔任清華大學校長時,他與朱自清一起籌辦了中文系,并擔任系主任。20年代末,作為各方面都可以接受的人選,他離開清華,出任青島大學校長,與聞一多、梁實秋等人一道,給這所大學帶去勃勃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