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屆高考語文復習6年高考4年模擬分類匯編文學作品類
答案 (1)孩子:對生活感到新奇,對未來充滿渴望。(2)老人:對死亡從容坦然,對人生無怨無。
(3)熱戀中的情人:對生活滿懷激情,對世界充滿眷戀。
解析 注意抓關鍵句:孩子“心里好些新奇的念頭甚至等不及到明天”;老人“無可置疑地走向他的安息地,走得任勞任怨”;熱戀中的情人“互相一次次說‘我一刻也不想離開你’,……可時間畢竟是不早了”。
3.從語言表達的角度賞析下面的句子。
他熄滅著走下山去收盡蒼涼殘照之際,正是他在另一面燃燒著爬上山巔布散烈烈朝暉之時。
答:
答案 ①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通過“走下”“爬上”等詞語將太陽人格化,生動形象。②運用對比的表現方法,使日出與日落情景形成鮮明對照,給人以深刻的印象。③運用前后對稱的語言形式寫景,給人以整齊的
美感。
解析 “他”指“太陽”,“走下山”“爬上山巔”,運用了擬人手法;日出與日落的景象形成鮮明對比。
4.綜觀全文,作者對生命的感悟是什么?請簡要概括。
答:
答案 作為個體生命是有限的,但從人類和宇宙的整體看,生命是生生不息的,是永恒的。
解析 文章前半部分,談了時光流逝,一切都在變老,個體的生命是有限的。后半部分,從人類和宇宙整體看,一個生命結束,另一個生命開始,生命又是永恒的。
六、(08江西)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4題。
朦朧的敬慕
——悼念魯迅先生
蕭 乾
也許有人比我更怕死,我卻不相信有比我再怕看死人的了。走在街上,我從沒有膽子向壽衣鋪里望望。夜半,即便從很遠很遠地方飄來的僧器或誦經聲,也必害得我用棉被厚厚包起頭來,直像那是什么符咒一樣。
我曾見過三位死人,在我的記憶中,他們都將是我永不會忘記的。而且,我還該陳說我都例外地不曾害怕過:一個黃昏,我的母親死在我的懷抱里;小學時代,曾排著隊去中央公園社稷堂瞻仰過孫中山先生的遺體;最近,在魯迅先生靈前,我守了兩天靈。
扶著那絳色幃幔,職務使我看見了數千張陌生的但是誠篤的臉,一個個腳跟都像墜了鉛球,那么輕又那么沉重地向靈堂踱。低垂的頭,低垂的手,低垂的眉眼和心。待踱到靈堂中央,冥冥中似有什么使他們肅然駐足了。敬慕和哀悼如一雙按住的手,他們的身子皆極自然地屈下了。然后噙了一汪眼淚,用手巾堵著嘴,倉皇地奔了
出來。
最感人的莫如一群小學生的吊唁。在那近三十位小吊客中間,我特別留意一個衣服襤褸、腿下微跛的,他肋下夾著的畫冊和石板說明了是剛剛放學,如今正是回家或在街頭玩耍的時候,然而他卻結伴迢迢跑到了這里。那個微跛的孩子,一拐一拐地,一直來到靈前,兩只頗清秀的眼睛直直地凝視著魯迅先生的遺體,然后,又放下肋下的畫冊,深深地鞠躬。我不信作了那么些紀念周,他還不知道“三鞠躬”的禮數,然而,當我數到第三次以后,他仍向下屈著小小腰身,他一連鞠了七個躬才紅漲著臉,也紅漲著眼睛,走出靈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