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屆高考語文復習6年高考4年模擬分類匯編文學作品類
我們絕不可能通過人類智慧做到這一點。即使有分子生物學家從一開始就乘衛(wèi)星飛來,帶著實驗室等等一切,從另外某個太陽系來到這里,也是白搭。沒錯!我們進化出了科學家,因此知道了許多關(guān)于dna的事,但假如我們這種心智遇到挑戰(zhàn),要我們從零開始,設(shè)計一個類似的會繁殖的分子,我們是絕不會成功的。我們會犯一個致命的錯誤:我們設(shè)計的分子會過于完美。假以時日,我們終于會想出怎樣做這事,核苷酸啦,酶啦等等一切,做成完美無瑕的一模一樣的復本,可我們怎么想也不會想到,那玩意兒還必須能出差錯。
能夠稍微有些失誤,乃是dna的真正奇跡。沒有這個特有的品性,我們將至今還只是厭氣菌,也絕不會有音樂。一個個地加以單獨觀察,把我們一路帶過來的每一個突變,都是某種隨機的全然自發(fā)的意外。然而,突變的發(fā)生又絕不是意外,因為dna分子從一開始就命中注定要犯些小小的錯誤。
假如由我們來干這事,我們會尋求某種途徑去改正這些錯誤,那樣,進化就會半路停止了。試想,一些科學家正在專注地從事于繁殖文本完全正確的、像細菌一樣的無核原生細胞,而有核細胞卻突然出現(xiàn),那時,他們會怎樣地驚慌失措。
我們講,犯錯誤的是人,可我們并不怎么喜歡這個想法。而讓我們?nèi)ソ邮苓@樣一個事實——犯錯誤也是所有生物的本性,那就更難了。我們更喜歡立場堅定,確保不變。可事情還是這樣的:我們來到這兒,就是由于純粹的機遇,也可以說是由于錯誤。在進化路上的某處,核苷酸旁移,讓進了新成員;也可能還有病毒遷移進來,隨身帶來一些小小的異己的基因組;還有來自太陽或外層空間的輻射在分子中引起了小小的裂縫,于是就孕育出
人類。
不管怎樣,只要dna分子有這種根本的不穩(wěn)定性,事情的結(jié)果大概只能如此。說到底,假如你有個機制,按其設(shè)計是用來不斷改變生活方式的;假如所有新的形式都必須像它們先前那樣互相適配,結(jié)成一體;假如每一個即興生成的、能對個體進行修飾潤色的新基因,很有可能為這一物種所選擇;假如你也有足夠的時間,那么,這個系統(tǒng)注定要遲早發(fā)育出大腦,還有知覺。
生物學實在需要有一個比“錯誤”更好的詞來指稱這種進化的推動力。或者,“錯誤”一詞也畢竟用得。只要你記住,它來自一個古老的詞根,那詞根意為四處游蕩,尋尋覓覓。
(選自《水母與蝸牛——一個生物學觀察者的手記(續(xù))》,有刪改)
1.作者在第一段里說“從某種本質(zhì)意義上說,我們不能聲稱自己取得了什么進步”,但在第二段里又說“我們在
其他方面卻取得了進步”,如何理解這兩句話?
答:
答案 ①第一句針對生物進化方式而言,說明人類還沒有能力改變生物因自身dna的“錯誤”而生長和繁衍的進化方式。②第二句撇開了生物進化方式來評價人類的進步,說明人類在諸多科學領(lǐng)域取得了很大進步,對生物的進化也非常了解。
解析 聯(lián)系第一段可以看出,沒變的是“生長和繁衍的技術(shù)”,從第二段可以看出我們在進化方面取得了巨大的進步。
2.科普文的語言除準確嚴謹外,還具有不同于一般說明文的語言特色。請在文中加點詞語中任選兩個,結(jié)合文章簡要分析這些不同的語言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