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屆高考語文復習6年高考4年模擬分類匯編文學作品類
答案:用另一種角度寫南國看不見的春風,與開篇對南國春風的描述形成對比,表明感情的變化。用輕柔的南國春風,與強勁的北國春風對比,凸顯北國春風的作用。從懷念南國的春風,突出文章主旨。(意思對即可)
(XX年福建卷)
(乙)實用類文本閱讀(15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題。
“天人合一”的醫學模式
王慶其
中國古代先人們無論探討宇宙的生成或尋找生命的奧秘,都是圍繞著“天人關系”這個核心展開的。天人之學是中國哲學的思維起點,也是中國人最基本的思維方式。
《內經》是從研究天到研究人,從探討人到探討天,提出了“人與天地相參”、“善言天者,必驗于人”的難點。可以認為,《內經》是一部以“天人一體”為理論核心,探討人體生命活動規律的醫學經典。
所謂醫學模式是指人們認識和處理健康與疾病的基本觀點和方法。《內經》確立了“天人合一”的醫學模式,認為人是自然界的產物,人的生命現象是自然現象的一部分,人與自然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它們遵循著同一自然規律。于是《內經》將人體放在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這些大背景下來考察生命的活動規律。
《內經》要求每一個醫生應該“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天文”、“地理”,概指自然環境種種影響因素;“人事”,泛指社會人際之事,大而至于社會政治、經濟、文化、民風習俗等,小而至于病人的政治經濟地位、家境際遇及個人經歷等,這些內容均與人體身心健康有著密切的關系。“天人合一”醫學模式貫穿于整個中醫學理論體系之中,指導人們認識人體生理病理及診治疾病和預防保健等醫療實踐活動。
基于上述思路,《內經》關于健康的定義可以歸納為:①軀體無異常變化,所謂“平人者不病也”;②內部機能和諧,“形與神俱”;③對外界環境適應,“順四時而適寒暑,和喜怒而安居處”。簡單地說,健康的本質就是和諧,人與自然的和諧、形與神(生理和心理)的和諧。人們的醫療實踐活動就是為了調整和維護這種和諧。《內經》醫學模式告誡醫生不僅要注意患者的“病”,更要注意生病的“人”,知道誰生了病,有時比了解生了什么病更為重要。疾病不過是致病因素作用于肌體的一種反應,不同個體對疾病的反應是不同的,個體總是按照自身的反應和體驗呈現出種種臨床癥狀。
《內經》“天人合一”醫學模式的基本觀點,與近年醫學界提出的“社會-心理-生物醫學模式”的基本觀點是相通的。兩者都不把“人”作為一個超然獨立的實體,而是看作自然社會環境中的一員。因此,認識健康與疾病,不僅著眼于個體,更著眼于人與自然社會環境的相互聯系。其次,兩者都注意到精神心理因素在個體健康與疾病中所起的作用,強調社會心理因素的重要性,這就使得人們對于健康和疾病的認識及處理,不至于陷入單純生物因素的死胡同。這對推動中醫學術發展和提高診治疾病、預防疾病的效果,具有深遠的指導意義。
(選自《<黃帝內經>的現代魅力》,XX年1月2日《文匯報》,有刪改)
13.下列對作品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確的兩項是(5分)
a.《內經》“天人合一”理論的基本觀點是,只要研究清楚了“天”,也就清楚了解了“人”。反之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