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屆高考語文復習6年高考4年模擬分類匯編文學作品類
北國的山民,喜歡力大無窮的好漢。到喜歡得不行時,連捎帶來的粗暴也只覺著解氣。要不,請想想,柳絲飄拂般的撫摸,細雨滋潤般的體貼,又怎么過草原、走沙漠、撲山梁?又怎么踢打得開千里冰封和遍地賴著不走的霜雪?
如果我回到江南,老是乍暖還寒,最難將息,老是牛角淡淡的陽光,牛尾蒙蒙的陰雨,整天好比穿著濕布衫,墻角落里發霉,長蘑菇,有死耗子味兒。
能不懷念北國的春風!
(先自1980年4月8日《北京晚報》)
13.下列對作品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確的兩項是(5分)
a.文章開頭三段,寫北京春天時間短、風沙大,點明了北國春天的特點。
b.作者歷經飛沙走石的北國春風,“有了別樣的體會”,感到北國春風不如南國春風。
c.作者“好不痛快人也“的感慨,源于對北國春風和人們在春風中勞作場景的感受。
d.對比是本文的主要寫法,如南國春風與北國春風的對比,麥苗返青與山桃鼓苞的對比。
e.作者對北國春風欲抑先揚,把自己對北國春風的體會抒寫得淋漓盡致。
14.為什么作者起初在北方懷念江南的春風,后來卻說“能不懷念北國的春風“?請簡析。(4分)答:
15.文章倒數第二段,作者對江南春天中“看不見”的春風另有一番描述。請你結合文章內容,談談這樣寫好在哪里?(6分)答:
13、解析:本題考查考生對文學類作品的分析綜合能力,重點是對文章的理解。a項、c項在文章的第一二段和第八段都有體現,并且分析準確。b項所說作者“感到北國春風不如南國春風”是錯誤的,和作者的觀點正好相反;b項麥苗返青與山桃鼓苞不形成對比;e項對表現手法的說法是錯誤的,對北國春風不是欲抑先揚,而是使用了欲揚先抑。
誤區警示:考生誤答本題原因,一是對文章內容不把我,而是對寫作手法“對比”“欲揚先抑”等不理解。
答案:ac
14. 解析:本題考查了考生對文章內容的把握。答題時要從全文著手,把握住江南春風和北國春風的特點,抓住作者的觀點態度,特別是結合原文第一二段和倒數第三段作答。
誤區警示:本題誤區在于考生對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度的把握不到位,再就是表述不規范。
答案:北國的春天時間短,風沙大,使作者懷念的江南的春風。后來作者看到北國的春風吹開冰凍,催生萬物,產生了痛快淋漓的深切感受,因此懷念北國的春風。(意思對即可)
15.解析:本題考查了考生對作品表現手法的鑒賞能力。解答時要審準題目,把握題目中的有效信息“另有一番描述”,這樣就可以得到啟發,和開始第三段結合起來分析前后對比表現手法的使用效果。
誤區警示:本題誤區在于考生審題審不出答題角度,沒有注意到“這樣寫好在哪里”是對手法或語言的鑒賞。另外,規范合理的表述也不容忽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