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屆高三語文現代文閱讀復習
[解析]這一心情的表達正是文章的主旨所在,“人的一生盡管有許多波濤起伏,對生活的熱愛卻難以混滅。”這是作者深沉的感悟。
參考答案:作者親身的經歷使他更加體會出了梵•高畫中所表現的內涵,極度孤獨中的作者同樣也像梵•高那樣熱愛生活。
4.下列說法,符合原文意思的兩項是( )
a.作者認為,梵•高畫上那種強烈的色調里,隱藏著一種淡淡的哀愁和寂寞。
b.作者因為自己原來愛看向日葵,所以才格外喜愛這幅《向日葵》,因為畫得太逼真了。
c.畫面上這一片金黃,在作者的眼中,正是對生命熱愛、對理想執著的一種象征。
d.農家向日葵的豐收卻引來了作者的淚水,因為作者不忍看到那種金黃色的慢慢消褪。
e.梵•高的畫在今天如此昂貴,表明世人都已經理解了這幅畫的深刻含義。
[解析]a項文中有對應句。b項的原因解釋錯誤了。c的對應點在文章的末尾。d項的原因是作者想到了孩子心中的凄苦。e項不合文意,文章沒有這樣的表述。正確答案;a、c。
閱讀下文,完成5-6題。
穿布鞋的故居
揚州的舊巷大多是這樣,七拐八繞,枝枝蔓蔓,曲徑通幽,八卦陣似的。安樂巷也不例外,兩旁青磚高墻,中間青石鋪路。這是安樂巷27號門牌,坐西朝東,極普通的那種民居,如果不是掛著題寫的“朱自清故居”五個字,你若是騎車穿巷,腳下稍一用力,便會倏忽而過。
故居就和他的主人一樣,很不引人注目。站在故居門前,我不由得想起了郭良夫先生編選的《完美的人格》里的一個細節,朱先生在清華大學任文學院中文系主任時,總是喜歡穿平底布鞋,每逢開會,從不坐主席臺,只揀一個不起眼的角落,靜聽同事們闊論。朱先生在會場上偏于一隅,同他在這巷子里偏于一隅的故居是多么的一脈相承啊。于是,我頭腦中閃出本文的題目——“穿布鞋的故居”。
如今,到處在修葺或重建名人故居,畫廊漆柱,巨匾敞庭,又氣派又熱鬧。尤其在時髦文藝搭臺經濟唱戲的今天,名人故居擁有了一份獨特的召喚力。而來先生的故居沒有這份輝煌,為了供后學瞻仰,有關部門只是將原先居住在這里的市民遷了出去,騰空房間便成了。
故居很小,小得只有幾間木結構的房子,小得你站在門庭下清咳一聲,每個角落里都能聽到。這又和朱先生的為人如出一轍:絕不放作高深,只求平易近人。于是我這樣概括這座小院落:巷子很深,故居卻很淺。游人很少,有時整天賣不出一張門票。揚州有座瘦西湖,到過瘦西湖的外地人,回去之后會向別人炫耀一番,我到過瘦西湖,而朱自清故居不會有這樣的反應。首先沒有殷殷企盼拜訪的人,絕不會有一種陳年老窖般的期待,因為他根本就沒有想過要去;而到過的人更不會將此作為話題,因為我相信,能夠在今日仍念念不忘這片陋房的人正是感染了朱先生的平淡與平和的。為此我反復為故居的車馬無聲而慶幸,這也許正是先生的本意。
5.第3段中說,名人故居“擁有一份獨特的召喚力”,而朱先生的故居“沒有這份輝煌”。對此,簡要談談你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