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屆高三語文現代文閱讀復習
[答案]進一步強調鐵樹極其頑強的生命力。
備課資料匯編
一、近二年本考點高考試題分析
◆ XX年全國春季高考第17題(原文見附錄)
下面不屬于《人類文明史圖鑒》一書觀點的一項是
a.清朝政府禁煙的詔令并沒有收到實際效果。
b.歷史學家不可能只是歷史的旁觀者。
c.鴉片貿易應該由清政府負主要責任。
d.東印度公司向中國偷運鴉片是不得已的選擇。
此題考查對文中引述的著作的主要觀點和作者的觀點態度。答案:b
◆XX年全國春季高考第21題(原文見附錄)
下列對原文的理解,正確的兩項是
a.本文的寫作目的是為了證明香格里拉就在云南麗江。
b.洛克是為了“把靈魂融入這方水土”而來到麗江的。
c.對“美洲被入侵,而不是被發現”的觀點,本文作者是贊同的。
d.本文認為,“香格里拉發現了洛克”,但香格里拉的確又是被洛克第一個發現的。
e.香格里拉在漢語中的意思并非是“世外桃源”。
此題考查對文意和作者觀點的理解。答案:c、e
◆XX年全國春季高考卷第16題(原文見附錄)
下列對原文的理解,準確的兩項是
a.本文通過對西藏天之藍的贊美,集中論述了環境保護的重要性。
b.西藏的天是在遠道而來的人的眼里才變得“如此的藍”。
c.文章的結尾表達了作者對天是否能永遠這么藍下去的隱憂。
d.初來西藏的人大腦缺氧,是對“天為什么那么藍”等問題冥思苦想所致。
e.本文潛藏著對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的深入思索。
此題考查對文中作者觀點態度的把握。答案:c、e
◆ XX年北京秋季高考第22題(原文見附錄)
有人認為,“現代”是沒有詩意的文明階段,本文作者是否同意這一看法?為什么?請加以說明。
此題考查對作者觀點的把握。答案:不同意。因為作者認為現代是人類的生命力和原始創造力的發展,人類仍然會在與自然的較量中產生具有詩意的體驗。
根據近幾年高考題的分析,我們可以歸納出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度的基本思路為:
1.統觀全文,篩選出直接表現作者思想感情和觀點態度的語句。這方面主要是抓“文眼”,找關鍵句和中心句。記敘描寫類文章中,有些抒情性語句往往比較明顯地表現了作者的觀點和態度;議論文中的中心句、關鍵句,或論據前后的總括性語句也往往反映了作者的基本思想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