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屆高三語文現代文閱讀復習
時間在這里,如石刻一般,停滯了,凝固了。建筑家說,建筑是凝固的音樂。建筑的遺跡,又是什么呢?凝固了的歷史嗎?看到海晏堂前(也許是堂側)的石飾,像一個近似半圓形的容器,年輕時,曾和幾個朋友坐在里面照相。現在石“碗”依舊,我當然是不會爬上去了,但是我卻欣然。因為我的變化,無非是自然規律之功罷了。我畢竟沒有凝固——
16.對第二段中“我畢竟沒有凝固”的含義,你是怎樣理解的?
[解析]理解此句意義時,應弄清楚前文“我的變化”的含義,扣住“年輕時,曾和幾個朋友坐在里面照相”一句,說明過去只是覺得這里好玩,而后面所寫的內容則充滿了歷史責任感,所以“變化”與“沒有凝固”是同義詞。
[答案]既指年歲的增長,更指作者思想感情和思想認識的變化,過去年輕時只覺得這里好玩(坐在里面照相),現在有了一種歷史滄桑感和歷史責任感,因而“我沒有凝固”,這才有后面所寫的“醒悟”。
17.指出第一段畫線的句子運用了怎樣的修辭手法,表達了怎樣的寓意?
[解析]本題考查了對關鍵語句的分析能力。修辭手法的判定需要找關鍵詞。從句中“悠閑”“若無其事”等詞可以看出擬人的手法,從由“石波”“停泊”可見出是承前將“廢墟”比作“船只”,又用了比喻的手法。從原句中的“石波不興,雕兵永駐”可讀出作者對“歷史的停滯、凝固”的沉痛和遺憾。
[答案]運用了比喻、擬人的修辭手法。表現了作者對這一歷史的停滯、凝固的沉痛和遺憾,其中也隱含了改造這凝固歷史的渴望。
備課資料匯編
一、近幾年高考相關試題分析。
本考點,在近幾年的高考中出現的頻率也非常高,賦分一般為4-6分。
◆XX年全國秋季高考卷第23題,分別說明“人不是在一起牧放的馬群。”“開門和關門是生命之嚴峻流動的一部分。”“一扇門的關閉是無可挽回的。”三句話在文中的意思(見前面案例3),此題考查理解句子隱含意義的能力。(答案:“人是有思想有感情的,人需要有自己獨立的天地”或“人是有隱秘需求的”;人生包含著一個個重要階段的開始和結束;當一個過程終結之后,再想讓它重現是不可能的)
◆XX年全國秋季高考卷第8題,對“沙塵也是決定全球生態平衡的因子”這句話的理解(前面案例4),考查對文中關鍵語句的理解。
◆XX年北京春季高考卷第13題(原文見附錄),考查對文中比喻句的理解。
◆XX年全國秋季高考卷第9題(原文見附錄),考查對文中關鍵語句的理解。
歸納:近幾年高考試題中對句子含義理解的考查方式主要有:
1.辨別、選擇對文中劃線句子的理解正確或錯誤的解釋。
2.分析文中劃線句子的含義,并用簡潔的語言把它們表達出來。
3.分析劃線句子在文段中的作用或效果。
其中,考查的重點有二:一種是結構比較復雜的句子,另一種是內涵較為豐富和含蓄的句子。解題時一般可從以下方面切入思考:(1)要善于把握句子中的“關鍵詞語”。因為在一篇文章中,作者的主要意思往往凝聚在句中的少數詞語里。把握好“關鍵詞語”的意思,能幫助我們準確理解整篇文章的中心意思和脈絡層次。(2)要確認句子的結構特點。通過確認句子的構成形式,可以更好地掌握句子的含義。(3)要結合上下文以及句子在全篇中的地位和作用。(4)要注意句子的不同的表達方式。(5)要反復研究和體會句子的表達效果和表達目的,要把表達者的主觀意愿和讀者的客觀感受結合起來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