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屆高三語文現代文閱讀復習
a.①||②③④||⑤⑥⑦
b.①||②③④⑤⑥||⑦
c.①②||③④⑤⑥⑦
d.①②③④||⑤⑥⑦
[解析]本段七句話中,第①句是總說;第②到第⑥句是分說,圍繞第①句展開,說明人口增長“不可避免”的多種情況;第⑦句又總說,承前延伸,點明人口過快增長的危害。
[答案]b
2.下面這段文字中有一個離群的句子,這個句子是( )
①寫文章不僅應該“以意為主”,而且應該“意在筆先”,也就是說,在寫作的步驟上要把“立意”放在第一位。②有些作者養成了打腹稿的習慣,下筆之前,連文章的辭句都大體琢磨好了,這樣成篇可能更為順利,更為迅速。③寫文章原是為了傳情達意,有了意再去動筆,才是正常現象,“意在筆先”的道理是很明顯的。④但如果是先領題目后做文章,臨文覓意,“意在筆后”的情況就可能出現。⑤或者只有朦朧的意,便倉猝命筆,也同樣沒有做到“意在筆先”。⑥倘若不是“意在筆先”,而是“意在筆后”,那么,在寫作過程中,便會碰釘子、走彎路,即使勉強成篇,也很難寫出好文章來。⑦因此,“意在筆先”值得引起重視。
a. ① b. ② c. ③ d. ⑥
[解析] 本題考察“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 這段話講的是“立意”,“ 意在筆先”,而第②句講的卻是“立文”“文在筆先”,與整段話的主題不一致了。
[答案]b
3.“大地震往往是活動斷層貯存的巨大能量突然釋放而產生的”,這句話是從下段中抽出來的,放在哪兩句之間最合適?請填出序號,并簡述理由。
①為什么日本的地震如此頻繁?②根據板塊學說的理論,全球巖石圈分為六大板塊:亞歐板塊、非洲板塊、美洲板塊、太平洋板塊、印度洋板塊和南極洲板塊。③每一大板塊又分為若干小板塊。④這些板塊漂浮在深約200—400千米的軟流層之上,始終處于相互擠壓、拉張等運動狀態,巖石在這種力量作用下,也相應地產生擠壓、拉張或扭曲,巖石承受不了這種力量時就產生錯動,由錯動產生的能量一經釋放,就造成地震。⑤一般說來,板塊內部地殼相對比較穩定,而板塊與板塊之間的交界處,則是火山地震活躍地帶。⑥日本正處在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的東緣,位于歐亞板塊和太平洋板塊的交接地帶。⑦板塊之間的不斷碰撞,使得日本猶如坐在一把搖晃不停的椅子上。⑧如1993年7月發生的里氏7.8級大地震就是歐亞板塊插入太平洋板塊之下引起的,由此造成的地殼錯位最明顯處達5米之多。
[解析] 本題考察“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應插在④⑤兩句之間,理由可以從反面闡述:首先,第①句之后不可能,①②兩句銜接緊密;其次,②③④三句之間也不可能,這三句聯系也很緊密,第②句“根據板塊學說”、第③句“每一大板塊”、第④句“這些板塊”這些標志性的詞句環環相扣,無法插入;而第④句末尾的“能量一經釋放,就造成地震”恰好與抽出來的句子“大地震往往是活動斷層貯存的巨大能量突然釋放而產生的”相照應。
[答案]插在④⑤兩句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