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屆高三語文現代文閱讀復習
[解析]本題考查篩選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從整段文字看,第一、二句是作者的觀點,后面用了三個材料來論證。從中可以篩選出下列幾個關鍵詞:世界觀、政治態度、社會觀點等詞,從“后者也總是受前者的制約”一句話可知,是從世界觀、政治態度和社會觀點兩個方面來評價歷史人物的。然后整合相關信息。
[答案]①反映他世界觀、政治態度方面的材料;②反映他具體社會觀點方面——諸如教育、文學藝術等方面的材料。
10.下列語段反映了作者對羅丹藝術成就的評價,請逐點加以概括。每點不超過12個字。
與印象主義繪畫同步,羅丹沖破學院式雕刻一味精微描寫對象形似的局限,毫不掩飾捏塑與劈鑿的手感,淋漓盡致地表現對象的造型特征,探求雕塑之所以獨立為雕塑的本質美感。在拓展現代造型領域的同時,羅丹深深扎根于人間社會,他的美感誕生于人生的悲歡;加萊義民、地獄之門、行走的人、夏娃、娼婦、愛之吻、造物之手……雕刻家羅丹是思想者。這樣一位巨匠經歷了時間和地域的考驗,其偉大和光芒與日俱增。曾是西方陽春白雪的羅丹,面對中國觀眾,已是滿城唱和的下里巴人了。從羅丹引申發展的布爾特爾、馬約、享利•摩、杰克梅蒂……他們比羅丹走得更遠,中國人民似乎看不真切,今羅丹既來,他們的被邀也應有期待中了。
①
②
③
④
⑤
[解析]本題考查篩選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決本題首先要從語段中找到評價羅丹的相關信息,如“羅丹沖破學院式雕刻一味精微描寫對象形似的局限”,“探求雕塑之所以獨立為雕塑的本質美感”,“在拓展現代造型領域的同時,羅丹深深扎根于人間社會”,“這樣一位巨匠經歷了時間和地域的考驗”等。然后根據題目要求組織語言。
[答案]①沖破學院式雕刻的局限;②表現雕塑的本質美感;③拓展了現代造型領域;④反映了對人生的深刻理解;⑤經歷了時間和地域的考驗。
備課資料匯編
一、近二年的高考試題分析。
◆XX年秋季高考全國卷第20題(引文見附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