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屆高三語文現代文閱讀復習
參考答案:(1)那條路通向一個陽光明媚、恬靜宜人的天地,那里大地上覆蓋著豐碩的果實.天空中蕩漾著甜美的歌聲。(2)那是勞動之路,是道德之途。事實證明,走上這條路兒時的伙伴都得到了榮耀和愉快。
4.這篇小說在內容和寫法上有什么特色?請簡要回答。
解析:綜觀全文,可總結出這樣幾點:一是虛實手法的運用,現實為“實”,夢境為“虛”,兩者結合、交融;二是描寫人物心理活動細膩、生動;三是具有象征意義的環境描寫,極大地豐富了文章的內容,增添了文章的色彩。
參考答案:(1)虛實結合。“年夜夢”寫得很逼真,筆鋒陡然一轉,回到現實,一掃凄切的氛圍,現出一縷光明,加之結尾的勸戒,作品的思想內容積極深刻。(2)以描寫人物心理活動為主體。(3)環境描寫具有象征意義。
附錄 近幾年高考現代文閱讀試題
一、XX年全國春季高考現代文閱讀試題
(三)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7-20題(12分,每小題3分)
美國時代生活公司1990年出版的《人類文明史圖鑒》一書顯示,史學家不可能只是超然物外的旁觀者。就拿鴉片戰爭來說,作者談到英國東印度公司對華貿易難以展開時寫道:“在馬戛爾尼大使擴大英國與中國貿易行動失敗的情況下,該公司只好自己想辦法來維持貿易平衡。但東印度公司能用什么商品來打開中國市場呢?答案就是鴉片。”
看來其中的因果關系是很明顯的:因為英方一系列要求(增加通商口岸、減低稅率、設立租界等)未獲應允,東印度公司才不得已求助于鴉片。
其實,即使清政府當初一切照英方的安排行事,不法鴉片貿易仍無法避免。每一次鴉片戰爭后,英方的要求悉獲滿足,鴉片交易還是不能禁絕,這是最能說明問題的例證。而且,《人類文明史圖鑒》一書并不諱言:清政府早在1729年就頒布了禁煙詔令,嘉慶皇帝一即位(1796年)就下令再次禁煙,但在"十八世紀末",每年仍有大約一千二百箱的鴉片運銷中國,其中大部分來自孟加拉,東印度公司壟斷了那里的鴉片生產。
“十八世紀末”這一表述方式比較模糊。實際上,在馬戛爾尼出使中國(1793年)之前,鴉片走私已很猖獗。十八世紀七十年代初,東印度公司因經營不善而同,岌岌可危。黑斯廷斯在1774年擔任英屬印度總督之后就采取了以鄰為壑的政策:如果聽任印度農民吸食當地盛產的鴉片,財政上當然不無小補,但東印度公司的得益最終將受到損害,即失去健壯的勞動力;在他的堅持下,東印度公司壟斷的鴉片銷往中國,于是偷運"福壽膏"逐漸成為英屬印度的支柱產業。盡管這位黑斯廷斯在1785年遭受彈劾,但他的鴉片走私政策卻留給了東印度公司滾滾不斷的財源,直到二十世紀仍有英國史學家對黑斯廷斯當年的"遠見"大加贊賞。可以毫不夸張地說,到了十九世紀初,英國在印度的統治是靠中國的銀兩來維持的。
伯克在彈劾黑斯廷斯時稱東印度公司是“有史以來最墮落的公共機構”,其成員系“人類的垃圾、渣滓”。當時鴉片問題尚未浮現在公眾的視野之內,伯克即使有所聽聞大概也不會就此問罪。至于馬戛爾尼,使華前曾任東印度公司要職,他不知道清廷明令禁止鴉片貿易一直在進行嗎?